曲肱吟(其七)

真境于人岂在多,南薰一曲放微酡。

未应凿破浑沌窍,自合稳眠安乐窝。

剩水残山馀料理,青天白日起氛魔。

峰头莫谓成空寂,时有行云取次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曲肱吟(其七)》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静谧和谐的画面。

首句“真境于人岂在多”,开篇即点明了诗的主题——真正的境界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纯净与超脱。接着,“南薰一曲放微酡”一句,以自然界的和风喻指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微醺的状态则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未应凿破浑沌窍,自合稳眠安乐窝”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的追求。浑沌窍指的是混沌未分的状态,这里比喻自然的原始状态,诗人认为不应破坏这种原始的和谐,而是应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安乐之所,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剩水残山馀料理,青天白日起氛魔”两句,描绘了自然界中虽有残缺,但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即使在看似不完美的环境中,也能发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青天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而“起氛魔”则可能是指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掩盖生命的光辉。

最后,“峰头莫谓成空寂,时有行云取次过”两句,以山峰与行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与自然变化的理解。山峰虽静,但并非空寂,因为总有行云来往,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永恒。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暗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变化与成长,即使在看似静止的时刻,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首自然风光的赞歌,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哲学的深思之作。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曲肱吟(其八)

勘破当年上蔡关,晓来高兴在南山。

敢于世上高瞠眼,肯向人前浪强颜。

丹荔芳林同偃蹇,白云流水伴湲潺。

相寻莫叩闲踪迹,石径藤萝缈不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曲肱吟(其九)

风满晴林月满天,须知此乐属无边。

梦中已涉华胥境,城里如观太极圈。

濂洛以来犹有作,江门之外更谁传。

愁看汨汨江头水,日夜东流倍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曲肱吟(其十)

客去空山结静缘,不妨饱食恣高眠。

未知明日为晴日,且喜今年是有年。

到处绿阴供客坐,谁家促柱奏繁弦。

最怜江树知人意,隔断三城万井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元旦饮迂冈书院观捕鱼

葛衣闲看捕鱼回,荔子池边散绿苔。

芳草不知残腊去,澹云常带惠风来。

楼台瞑趁晴峰出,节候潜从泰运开。

欲作越南春吹曲,律声先动陇头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