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芊希曾宪史韵二首(其二)

平生忤俗苦无朋,心事萧然有发僧。

作吏祇师三尺法,读书肯负十年灯。

空持璞玉嗟谁赏,误落樊笼去未能。

梦忆金华三月暮,踏云穿雨上崚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官场与书斋生活的矛盾情感。首联“平生忤俗苦无朋,心事萧然有发僧”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因不合世俗而感到孤独,内心深处与僧侣有着共鸣。颔联“作吏祇师三尺法,读书肯负十年灯”则揭示了诗人作为官员时恪守法律,但又不愿辜负夜以继日的读书时光,体现了他对法律与学问的双重追求。颈联“空持璞玉嗟谁赏,误落樊笼去未能”流露出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难以摆脱官场束缚的无奈。尾联“梦忆金华三月暮,踏云穿雨上崚嶒”以梦境结束,想象着在金华三月的傍晚,穿越云雨,攀登险峻山峰,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游三天洞

稽亭山下三天洞,忆我金华物色同。

拔地飞崖云汹涌,映空嵌穴树葱茏。

不知混沌何年凿,直恐神仙有路通。

终拟赤松归隐去,清游还堕梦魂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中秋次同院人韵

鸣驺杂遝款庭中,宴罢扶携看醉翁。

禁钥锁深秋院月,天香吹湿露华风。

终宵倚树怜吴质,何处登楼觅庾公。

挹取清光照方寸,此时分散莫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山行即事

穿云渡水百盘回,身在青红锦绣堆。

野老怪人冲雨过,牧儿疑我看花来。

山林自足平生志,州县元非健吏才。

但得翳桑无饿者,不妨归卧守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九月初旬临清下陵州舟中

谁云北土异南方,九日晴暄未陨霜。

河水浑黄千里疾,柳阴浓绿两堤长。

丰年有象占农亩,佳气非烟望帝乡。

驿酒一升犹可饮,祇愁无客共重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