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早起

我眠亦甚安,梦中初无惊。

如何作梦语,反侧意不平。

起来不复寐,郡楼挝五更。

窗纸尚昏昏,看到渐次明。

卷帘启后户,披衣步中庭。

汲井漱新泉,满面吹寒冰。

仰看天宇旷,微白复淡青。

犹挂烂银梳,未升紫金钲。

砌蛩馀夜唧,树鹊作晓鸣。

群动俱扰扰,竞若有所营。

而人居其间,独欲免夙兴。

出山三见秋,一年一征行。

今兹秋又至,归心捺还生。

会当挂其冠,高卧听松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睡得很安稳,梦境中没有惊扰。
为何在梦中说话,翻来覆去心情不宁。
醒来后不再入睡,登上城楼敲响五更钟。
窗户纸色还暗淡,天光渐渐变得明亮。
拉开窗帘打开后门,披上衣服步入庭院。
打水漱口用新鲜泉水,让寒气吹过脸庞。
抬头仰望天空,先是微白然后转为淡青。
月亮像破旧的银梳挂在天边,太阳还未升起。
台阶上的蟋蟀还在夜里鸣叫,树上的喜鹊已开始报晓。
万物都忙乱不安,似乎各有其事。
然而人在其中,只希望避开早起的忙碌。
出山三次已见三个秋天,每年都有远行。
今年秋天又来临,回家的心思又涌起。
将来定会辞官归隐,悠闲地聆听松涛声。

注释

眠:睡眠。
安:安稳。
梦:梦境。
惊:惊扰。
作:发出。
反侧:翻来覆去。
郡楼:城楼。
挝:敲击。
昏昏:暗淡。
渐次:渐渐。
卷帘:拉开窗帘。
启:打开。
漱:漱口。
寒冰:冷气。
旷:开阔。
微白:微弱的白色。
烂银梳:破旧的银梳。
紫金钲:太阳。
砌蛩:台阶上的蟋蟀。
树鹊:树上的喜鹊。
群动:万物。
营:忙碌。
居:处在。
夙兴:早起。
出山:离开官场。
征行:远行。
归心:回家的心愿。
捺:抑制。
挂其冠:辞官。
高卧:悠闲地躺下。
听松声:聆听松涛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清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哲思。

“我眠亦甚安,梦中初无惊。”这一开篇四字,便设定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诗人在睡梦中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这份安详是多么难得。然而,“如何作梦语,反侧意不平”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即便是在安稳的梦境之中,也有着无法言说的隐忧。

“起来不复寐,郡楼挝五更。”夜已深,但诗人的觉悟却使他难以再入睡眠。这里的“郡楼”通常指的是官署里的更鼓,标志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五更”则是夜晚的最后一个时辰,意味着黎明即将到来。

接着,“窗纸尚昏昏,看到渐次明。”诗人通过窗户上的纸张,看到了外界光线的逐渐增强,这份从黑暗中走向光明的过程,正是生命中从无知走向觉醒的写照。

“卷帘启后户,披衣步中庭。”随着天色渐明,诗人打开了窗户和门扉,走到了院子里。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是对外界的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心灵层面的释放与自在。

“汲井漱新泉,满面吹寒冰。”诗人用井水洗脸,这份清凉如同心灵的洗涤,让人感到精神一振。这里的“新泉”和“寒冰”,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感受,也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映照。

“仰看天宇旷,微白复淡青。”抬头望向广阔无垠的苍穹之上,天色从微白转为淡蓝,这份宁静与高远,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超脱和俯瞰。

紧接着,“犹挂烂银梳,未升紫金钲。”这里的“犹挂”意味着时间尚早,而“烂银梳”和“紫金钲”则是对天边景物的细腻描摹,它们尚未升起,但已经预示了新的一日即将到来。

接下来的“砌蛩馀夜唧,树鹊作晓鸣。”两句,是对昆虫和鸟类早晨叫声的生动写实。这些声音构成了早晨特有的音响景观,同时也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

“群动俱扰扰,竞若有所营。”这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万物争鸣的图景。这份忙碌和紧张,是对生命活力的歌颂,同时也是对人在这繁忙生活中寻找自己位置的一种思考。

“而人居其间,独欲免夙兴。”诗人在这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交织的场景中,却表达了一个超然的愿望——希望能够避开早晨的喧嚣和世事的纷扰。这种超脱,是一种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

“出山三见秋,一年一征行。”此处诗人提及了多次踏青山而遇到的秋色,这份对自然美景的反复追寻,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时间流逝和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今兹秋又至,归心捺还生。”面对再次到来的秋天,诗人表达了归隐之心,这份对自然界深切的情感,也是对内在自我的一种呼唤。这里的“捺还生”,意味着对生命的一种新的理解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最后,“会当挂其冠,高卧听松声。”诗人希望能够悬挂掉尘世间的名位与荣耀,而是选择一个高远的地方安卧,以聆听那永恒不变的松涛之声。这是一种对于精神世界极致追求的表达,也是对超脱尘嚣的一种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与思考,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每一个字句,都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和智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早晨之中,体验着生命的深度和广阔。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秋日早起

鸡鸣钟未鸣,不知乡晨否。

起来恐惊众,未敢启户牖。

残灯吐芒角,上下两银帚。

定眼试谛观,散作飞电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秋日晚望

村落丰登里,人家笑语声。

溪霞晚红湿,松日暮黄轻。

只么秋殊浅,如何气许清。

不应久闲散,便去羡功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衣

晨兴换新衣,视身忽潜愕。

腹皮皱百摺,髀肉宽一握。

沈痾两年馀,衰体半标落。

且留宿尘垢,莫遣新澡濯。

未澡体尚肥,既濯肌转削。

无发已是僧,有骨不如鹤。

明年方八十,似觉九十著。

寡食幸自清,辟谷底须学。

便可作飞仙,御风上云幕。

如何肥瘠想,犹有秋衣作。

形式: 古风

秋夜

挑落寒灯一点青,方知斜月半窗明。

无端一阵秋声起,唤作铜瓶蟹眼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