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教

本师不得已,强为我著书。

知尽百虑遣,名存万象拘。

如何工言子,终日论虚无。

伊人独冥冥,时人以为愚。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我的老师实在没办法,勉强为我写下这本书。
他深知消除种种忧虑,名声却让他受限于万物。
为何像这样善于言辞的人,整天讨论的却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个人独自沉浸在深远的境界中,当时的人们却认为他很愚蠢。

注释

本师:指自己的老师或指导者。
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如此。
强:勉强。
著书:写书,著作。
知尽:深知,彻底明白。
百虑遣:消除各种忧虑。
名存:名声存在。
万象拘:被世间万物所束缚。
如何:为什么,怎么会。
工言子:善于言辞的人。
终日:整天。
论虚无:讨论虚无缥缈的事物。
伊人:这个人,指前文所述的智者。
独冥冥:独自沉浸在深远或高深的境界中。
时人:当时的人们。
以为愚:认为他是愚蠢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哀教》。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深沉的情感。本句“本师不得已,强为我著书”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或期待时,不得不做出某种形式上的妥协,即便是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写作。"知尽百虑遣,名存万象拘"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被世俗所束缚的无奈。

接着的“如何工言子,终日论虚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空谈和虚幻世界的批判与反思。这里的“如何工言子”可能指的是那些华丽而空洞的语言和理论,而“终日论虚无”则是对这种现象的深刻批评,表明诗人更倾向于追求真实和实在。

最后,“伊人独冥冥,时人以为愚”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与被误解。"伊人独冥冥"形容的是诗人的内在思考深邃而难以触及,而“时人以为愚”则说明当时的人们对诗人的这种深沉和不同凡响的理解有着误解,认为诗人愚钝。

总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期待与内心真实之间挣扎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虚伪世界的批判态度以及对深邃哲理的追求。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待山月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

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春日又送潘述之扬州

别渚望邗城,岐路春日遍。

柔风吹杨柳,芳景流郊甸。

日日东林期,今夕异乡县。

文房旷佳士,禅室阻清盼。

离恨夺赏心,不得谐所愿。

莫忆山中人,碧云遥可见。

形式: 古风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吴缣楚练何白皙,居士持来遗禅客。

禅客能裁漉水囊,不用衣工秉刀尺。

先师遗我式无缺,一滤一翻心敢赊。

夕望东峰思漱盥,昽昽斜月悬灯纱。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

玉瓶徐泻赏涓涓,溅著莲衣水珠满。

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

聊歌一曲与君别,莫忘寒泉见底清。

形式: 古风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九月十月争破颜。

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