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

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

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这老者清晨梳理着白发,玄都的道士前来拜访。
牵着头发唤孩童开门迎接,他手中提着刚绘制的青松屏风。
屏风上的松林宁静幽深,倚窗望去仿佛没有了画中的色彩。
松树背对着陡峭的崖壁,经受霜雪却依然挺立,形态如盘旋的龙。
我一生热爱古老的事物,此刻对这幅画兴味盎然,仿佛与精灵相聚。
已知这位仙人对我情谊深厚,更觉画师用心之苦。
松下老者衣着朴素,与我一同坐下,仿佛是商山隐士。
惆怅中轻声唱起《紫芝曲》,时局动荡,哀伤的风声更添悲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诗中的“老夫”在梳理白发之时,受到一位玄都道士的拜访。道士手持新画的青松障子,对于这份珍贵的礼物,诗人感到非常高兴,并与道士共同欣赏。这幅画展现了松林幽静深邃的景致,而诗人凭靠在轩辕上,仿佛置身于无边的青松之中。诗中还描述了阴崖承受霜雪干涸,以及障子所绘松树的形态变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诗人自诩平生好奇古,对于这份画作充满兴趣,与道士一同沉浸在精灵的氛围中。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他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看法。他认为良工的心思是苦恼的,反映出诗人对艺术家独特心境的理解。

最后一段,诗人在松下与丈人同坐,偶尔想起商山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紫芝曲的歌声,诗人抒发了对时代危机和悲风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鉴赏能力,也透露出他对于时局的关切和个人情感的深沉。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题壁画马歌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埽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形式: 古风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

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

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我行洞庭野,歘得文翁肆。

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

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

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讲堂非曩搆,大屋加涂塈。

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

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

耳闻读书声,杀伐灾髣髴。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

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

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形式: 古风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有美生人杰,由来积德门。

汉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孙。

蕴藉为郎久,魁梧秉哲尊。

词华倾后辈,风雅蔼孤骞。

宅相荣姻戚,儿童惠讨论。

见知真自幼,谋拙丑诸昆。

漂荡云天阔,沈埋日月奔。

致君时已晚,怀古意空存。

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

宁纡长者辙,归老任乾坤。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