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秋风

秦淮十里忆前游,曾踏槐花阅几秋。

两岸笙歌明月夜,一家裙屐晋风流。

锦标此日归卢肇,湖水于今返莫愁。

遥望白门增感触,读书台畔爪痕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淮水秋风》由清代诗人周恩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往昔游历秦淮河的美好回忆。诗中不仅展现了秦淮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历史韵味,还融入了对古代文人雅士风流的追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秦淮十里忆前游”,开篇即勾勒出秦淮河的广阔与诗人对过往游览经历的怀念。接下来,“曾踏槐花阅几秋”一句,以槐花的盛开与凋零象征时间的流转,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深刻体会。

“两岸笙歌明月夜,一家裙屐晋风流”描绘了一幅夜晚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音乐悠扬的画面,同时借晋代文人的服饰(裙屐)来赞美当时的文人风雅,营造出一种古典而浪漫的氛围。

“锦标此日归卢肇,湖水于今返莫愁”两句,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将卢肇与莫愁湖联系起来,既是对古代文人卢肇才华的赞誉,也是对莫愁湖传说中女子莫愁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最后,“遥望白门增感触,读书台畔爪痕留”表达了诗人站在白门(可能指南京城门)远眺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读书台(可能指文化遗迹)上留下的痕迹的感慨,暗示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淮水秋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8)

周恩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燕市红尘

争羡郊祁释褐辰,看花并辔曲江滨。

风流名字双笺写,烂漫宫袍一色新。

公本家多香案吏,天教权寄宰官身。

长安好景多游历,未许扬休步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鹅湖春梦

五斗功名八斗才,鹅湖两度镜奁开。

魏塘风月频年梦,潘县桑麻旧日栽。

民为贤侯曾卧辙,官非俗吏爱储材。

甘棠已历红羊劫,浓荫依然覆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章门戢影

腾阁巍峨画不成,洪都当日寄浮生。

室家迁徙无长策,朋辈言欢有旧盟。

孺子亭边春赌酒,肩吾宅畔夜谈兵。

即今回望章江月,怕听秋风断雁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沪渎从军

百尺元龙意气豪,临淮戈幕赋同袍。

纵横羽檄枚皋笔,十万军声海澨涛。

荡寇记曾参智略,论功未肯诩贤劳。

会当图绘凌烟阁,飒爽英姿媲鄂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