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淮水秋风》由清代诗人周恩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往昔游历秦淮河的美好回忆。诗中不仅展现了秦淮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历史韵味,还融入了对古代文人雅士风流的追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秦淮十里忆前游”,开篇即勾勒出秦淮河的广阔与诗人对过往游览经历的怀念。接下来,“曾踏槐花阅几秋”一句,以槐花的盛开与凋零象征时间的流转,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深刻体会。
“两岸笙歌明月夜,一家裙屐晋风流”描绘了一幅夜晚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音乐悠扬的画面,同时借晋代文人的服饰(裙屐)来赞美当时的文人风雅,营造出一种古典而浪漫的氛围。
“锦标此日归卢肇,湖水于今返莫愁”两句,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将卢肇与莫愁湖联系起来,既是对古代文人卢肇才华的赞誉,也是对莫愁湖传说中女子莫愁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最后,“遥望白门增感触,读书台畔爪痕留”表达了诗人站在白门(可能指南京城门)远眺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读书台(可能指文化遗迹)上留下的痕迹的感慨,暗示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淮水秋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