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早发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

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

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形式: 古风

翻译

马蹄踏过霜覆盖的路面,明亮的月光照亮江边的小路。
早行人精神焕发,夜鸟纷纷离开枝头。
流水声中隔着远处的村庄,山上满是红叶树林。
在这悠长的关塞之内,人们来来往往,没有片刻停歇。

注释

马踏:马儿奔跑。
尘上霜:覆盖着霜的地面。
月明:明亮的月光。
江头路:江边的道路。
行人:早起赶路的人。
朝气锐:精神饱满。
宿鸟:夜间栖息的鸟。
相辞去:相继飞离。
流水:流水声。
隔:隔着。
远村:远处的村庄。
缦山:连绵起伏的山。
红树:红色的树木。
悠悠:遥远或漫长。
关塞:边关要塞。
往来:来来往往。
无闲步:没有空闲的脚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旅人出行的图景,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马踏尘上霜”与“月明江头路”两句,既描写了早晨的寒冷,也展现了旅人的孤独和坚定。紧接着,“行人朝气锐”表明旅人虽然身处清晨,但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而“宿鸟相辞去”则增添了一丝秋意,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旅人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加深了情感的表现。这里的“流水”与“缦山”,构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层次感,而“红树”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秋色的温暖。

最后,“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两句,则将视角拉远,表现了旅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旅行中人们匆忙行走状态的描绘。这里的“悠悠”二字,用以形容时间的漫长和心境的淡定,而“关塞内”则是旅途中的一个具体场所,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旅人情感状态的深入探究,展现了作者刘禹锡在唐代文学中的高超造诣。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寄陕州姚中丞

八月天气肃,二陵风雨收。

旌旗阙下来,云日关东秋。

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

徘徊襟带地,左右帝王州。

留滞悲昔老,恩光荣彻侯。

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姜花以诗答之

故人博罗尉,遗我山姜花。

采从碧海上,来自谪仙家。

云涛润孤根,阴火照晨葩。

静摇扶桑日,艳对瀛洲霞。

世人爱芳辛,搴撷忘幽遐。

传名入帝里,飞驿辞天涯。

王济本尚味,石崇方斗奢。

雕盘多不识,绮席乃增华。

驿马损筋骨,贵人滋齿牙。

顾予藜藿士,持此重咨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

星象承乌翼,蛮陬想犬牙。

俚人祠竹节,仙洞闭桃花。

城基历汉魏,江源自賨巴。

华表廖王墓,菜地黄琼家。

霜轻菊秀晚,石浅水纹斜。

樵音绕故垒,汲路明寒沙。

清风稍改叶,卢橘始含葩。

野桥过驿骑,丛祠发迥笳。

跳鳞避举网,倦鸟寄行楂。

路尘高出树,山火远连霞。

夕曛转赤岸,浮霭起苍葭。

轧轧渡水桨,连连赴林鸦。

叫阍道非远,赐环期自赊。

孤臣本危涕,乔木在天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

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

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

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

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

归帆翳尽日,去棹闻遗声。

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

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

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