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泉声宜远听,入夜对支公。
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
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夜景,诗人在深夜之中聆听着远处泉水的声音,与朋友对坐。泉水的声响时断时续,但总能穿透夜色,传递到耳边。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隐居生活的向往,或许是在询问自己何时能够真正离开尘世纷扰,到深山之中寻求一片净土。这种情感与"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夜间泉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诗画。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车马朝初下,看山忆独寻。
会知逢水尽,且爱入云深。
残雨开斜日,新蝉发迥林。
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酒乐今年少,僧期近日频。
买山多为竹,卜宅不缘贫。
志业归初地,文章寄此身。
嵇康虽有病,犹得见情人。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證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麦秀草芊芊,幽人好昼眠。
云霞生岭上,猿鸟下床前。
颜子方敦行,支郎久住禅。
中林轻暂别,约略已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