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蹋铜蹄(其二)

大马珂峨头,一步三舂锄。

借问马上儿,家在襄阳不。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场景,通过“大马珂峨头,一步三舂锄”的描述,展现了农夫劳作的艰辛与勤劳。诗人以“大马”为背景,形象地刻画了农夫踏着沉重的步伐,每走一步都要用力地挥动锄头,仿佛每一锄都承载着生活的重压和希望。这种对劳动细节的细腻描绘,让人感受到农耕生活的不易。

“借问马上儿,家在襄阳不。”这一句则转向了对农夫身份的询问,似乎是在与这位辛勤劳作的农夫进行对话,表达出对劳动者的一种关切和尊重。襄阳,作为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不仅代表了地理上的位置,也隐含着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象征,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农夫劳作的艰辛与生活的朴素,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对话等技巧,使得作品既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襄阳蹋铜蹄(其三)

白马金络头,一步三駊騀。

便是马上郎,何尝不婀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哿]韵

襄阳蹋铜蹄(其四)

阳春二三月,襄阳好徘徊。

渌酒汉江色,与郎传一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青骢白马

青骢踯躅八尺强,黄金络头丝作缰。

可怜白马如人长,着地徘徊自生光。

青骢白马冶游郎,劳君下都看三阳。

可怜白马逐青骢,石桥柏梁五湖东。

青骢白马六萌车,可怜今夜宿谁家。

借问窈窕西曲娘,白马青骢去无常。

借问窈窕西曲女,石城莫愁凭寄语。

齐唱可怜泪沾裳,可怜三声忘故乡。

形式: 乐府曲辞

长松标

落落南山松,长标一何拙。

上栖万里风,下覆千年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