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其五)

昔我游庐山,夜遇东林雪。

灰深火正热,膏减灯半灭。

童惊林虎过,僧惜涧松折。

至今每追想,可解肺肝热。

那知蓬山梦,忽继此清绝。

殊胜苏子卿,餐毡持汉节。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从前我游览庐山时,夜晚遇见了东林的雪景。
炉火虽然炽热,烟灰却深深堆积;油膏渐少,灯火只剩半明半灭。
孩子们被林中的老虎惊吓,僧人惋惜涧边的松树被折断。
至今每当回忆起那些情景,都能感到内心的清凉舒畅。
谁能想到,这庐山之梦竟如此清新绝美。
这胜过苏武持节牧羊的艰辛,他的坚韧更令人赞叹。

注释

昔我:过去我。
游:游览。
庐山:庐山。
夜:夜晚。
东林雪:东林寺的雪景。
灰深:烟灰堆积。
火正热:炉火炽热。
膏减:油膏减少。
灯半灭:灯火微弱。
童惊:孩子惊恐。
林虎过:林中老虎经过。
僧惜:僧人惋惜。
涧松折:涧边松树折断。
追想:回忆。
肺肝热:内心清凉。
蓬山梦:如梦般的庐山。
清绝:清新绝美。
殊胜:特别美好。
苏子卿:苏武。
餐毡:吃毡子。
持汉节:持节出使汉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兴十首》之一,以贫苦生活和高尚节操为主题。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庐山夜宿时的场景,通过雪夜中的细节,如炉火虽暗却仍炽热,灯火将熄而童子惊觉虎过、僧人惋惜松折,展现了环境的艰苦与生活的不易。然而,诗人回忆起这些经历,却感到它们能净化心灵,缓解内心的热切与执着。

"昔我游庐山,夜遇东林雪" 开篇点题,勾勒出一幅雪夜行旅的画面。"灰深火正热,膏减灯半灭" 两句运用对比,形象地写出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童惊林虎过,僧惜涧松折" 描绘了环境的险恶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最后,诗人感慨这些经历带来的内心平静,"至今每追想,可解肺肝热",表达出对贫困生活的深刻反思和从中获得的精神力量。

"那知蓬山梦,忽继此清绝",诗人将过去的艰辛生活比作仙境般的蓬莱梦境,突显其超脱世俗的清高。"殊胜苏子卿,餐毡持汉节" 以苏武牧羊的典故自比,强调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即使生活困苦,也如同苏武一样坚韧不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精神和高尚情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其十)

君子尚大节,又甚恶不情。

鲁连故可人,用意终近名。

千载高夷齐,采薇忘其生。

周公述易象,所以贵幽贞。

去圣虽已远,江左见渊明。

我读饮酒诗,朱弦有遗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其三)

圣人固多能,艺乃以不试。

嗟予少贫贱,日月成坐弃。

矧今耄已及,甘食而美睡。

道衰朋友散,斯文凛将坠。

闭户辄竟日,孰与讲仁智。

厌厌生意尽,何暇议李志。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杂言示子聿

福莫大于不材之木,祸莫惨于自跃之金。

鹤生于野兮何有于轩,桐爨则已兮岂慕为琴。

古今共戒玉自献,卷舒要似云无心。

庐室但取蔽风雨,衣食过足岂所钦。

我今馀年忽八十,归耕幸得安山林。

逢人虽叹种种发,入塾尚忆青青衿。

吾儿殆可守孤学,相与竭力穷幽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杂咏四首(其二)

得过一日且一日,安知今吾非故吾。

袖手明窗读周易,不辜香饭一斋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