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越王台》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描绘了南越之地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以及对过往辉煌与现实落寞的感慨。
首联“南天草昧越都开,南越风光武帝台”,开篇即以“南天”、“草昧”点明地点与历史背景,暗示南越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起与衰落。接着“越都开”与“武帝台”则将读者带入到南越的辉煌时代,武帝台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南越的荣耀与故事。
颔联“万里楼船元渺漫,百年君相自迟回”,通过“万里楼船”的宏大场景与“百年君相”的时间跨度,展现了南越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壮丽与辉煌,同时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这里的“渺漫”与“迟回”分别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达了历史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颈联“晴云白月空阳鸟,画角清歌出岭梅”,进一步描绘了南越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晴朗的天空下,白云与明月映照,阳鸟飞翔,画面宁静而美好;而远处的山岭间,画角声声,清歌飘荡,仿佛是历史的回响,既有自然之美的展现,也有历史文化的深沉。
尾联“独有海滨渔父啸,郊原骑马半豗隤”,以“海滨渔父”的孤独啸声与“郊原骑马”的景象形成对比,一方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世间的沧桑与变迁。渔父的啸声可能代表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而“郊原骑马半豗隤”则可能象征着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落,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对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越王台》通过对南越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过往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