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

忆昔神禹奠九州,兹山会计功始休。

诸侯玉帛渺何许,但见万水从东流。

衣冠永闭阳明洞,夜闻鬼哭岩之幽。

珠宫贝阙号龙瑞,天造地设非人谋。

槎牙怪树冻不死,化作千丈苍玉虬。

丹洞呀然仙掌裂,翠峰巧矣蛾眉修。

梅梁飞去铁锁断,往往雷雨生灵湫。

轩辕缑神极秘怪,海上笙鹤时相投。

平生闭门读史讴,子乃探穴先吾游。

明当挟子期汗漫,题诗更在最上头。

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饥溺忧民忧。

故家乔木尚可求,有子有孙百世留。

卧横玉箫泛归舟,吹散万斛江南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名为《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圣贤神禹的追忆,以及对阳明洞这一自然奇观的赞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历史的深沉。

首句“忆昔神禹奠九州,兹山会计功始休”以神禹治水的传说开篇,引出对阳明洞所在山岳的赞美。接着,“诸侯玉帛渺何许,但见万水从东流”两句,以诸侯朝拜的场景与眼前万水东流的景象对比,突出了山川的雄伟与自然的力量。

“衣冠永闭阳明洞,夜闻鬼哭岩之幽”描绘了阳明洞内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隐藏着古老的故事与秘密。接下来,“珠宫贝阙号龙瑞,天造地设非人谋”赞美了洞穴内外自然形成的奇异景观,如同龙的宝库,非人力所能设计。

“槎牙怪树冻不死,化作千丈苍玉虬”一句,形象地描述了洞外生长的奇特树木,即使在严寒中也生机勃勃,化为千丈苍翠的龙形树。随后,“丹洞呀然仙掌裂,翠峰巧矣蛾眉修”则进一步展示了洞穴的壮观与山峰的秀丽。

“梅梁飞去铁锁断,往往雷雨生灵湫”描绘了洞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如雷鸣电闪,水声潺潺,充满了神秘与活力。最后,“轩辕缑神极秘怪,海上笙鹤时相投”将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平生闭门读史讴,子乃探穴先吾游”表达了诗人对虞彦高的敬佩之情,认为他敢于探索未知,先于自己深入阳明洞。诗人希望与虞彦高一同遨游天地,共同创作佳作,并表达了对山水之乐的向往,以及对家族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蕴含了对历史、神话的追溯,以及对友情、家族传承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古墙行

建炎白马南渡时,循王以身佩安危。

疏恩治第壮舆卫,缩板栽干由偏裨。

下锸江城但沙卤,往夷赤山取焦土。

帐前亲兵力如虎,一日连云兴百堵。

引锥试之铁石坚,长城在此势屹然。

上功幕府分金钱,欢声如雷动地传。

尔来瞬息逾百年,高崖为谷惊推迁。

华堂寂寞散文础,乔木惨淡栖寒烟。

我入荒园访遗古,所见惟存丈寻许。

废坏终嗟麋鹿游,飘零不记商羊舞。

王孙欲言泪如雨,为言王孙毋自苦。

子孙再世隳门户,英公尚及观房杜。

如君百不一二数,人生富贵当自取,况有长才文甚武。

公侯之后必复初,好把家声继其祖。

形式: 古风

题山石猿鸟图

万卷堆中昏欲睡,忽见画图醒我意。

眼前崖谷起嵯峨,便似著身游此地。

楩楠槠栎大百围,奔泉透石辟历飞。

玄猿孤峙憩美荫,下视白鸟娱清晖。

昔闻虞舜狩南岳,君子相随化猿鹤。

往时此辈犹尔为,慨想云林真可乐。

拔剑斫山山骨露,山鬼咿嘤安敢怒。

祇今踊跃归去来,莫愁无觅诛茅处。

形式: 古风

李伯时画浴马图

古称难画莫如马,近朝惟数李伯时。

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

头类渴乌尖插耳。竟度流沙轻万里。

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

贫居里巷无马骑,徒步出入多伤悲。

大胫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尘满面。

形式: 古风

题王起宗画松岩图

云起重岩郁凌乱,长松落落树直干。

若人于此结茅屋,爽气飘然拂霄汉。

舣舟之子何逍遥,从者伛偻携一瓢。

山中无日不閒暇,跋涉相顾凌风飙。

始知王宰用意高,使人观图鄙吝消。

世间未必有此景,涂抹变幻凭秋毫。

丹青游戏固足乐,收绝视听搜冥寞。

向来为政殊不恶,乃尔胸中有丘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