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恢长老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

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

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

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眼中满是干涸河床中的鱼,僧人只要有立足之地就能安身。
瓦罐中米饭香气扑鼻,雕有胡人图案,晴天时翻开贝叶书阅读。
年岁渐长,对人情世故看得更透彻,近年来生活也日渐清贫。
相遇时不必再提过去的事情,我也在西郊建起了简陋的小屋。

注释

眼底:视线所及。
涸辙:干涸的河床。
道人:僧人。
安居:安身之处。
瓦盂:瓦制的碗。
香软:香气扑鼻且柔软。
雕胡饭:雕饰的胡人图案的米饭。
贝叶书:用贝多罗树叶写的古书。
老到:经历岁月后。
脱略:看淡、超脱。
萧疏:清贫、稀疏。
休论:不必谈论。
当时事:过去的事情。
结草庐:建造简陋小屋。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寄恢长老》,通过对涸辙之鱼的比喻,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羡慕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首句“眼底纷纷涸辙鱼”,形象地描绘了世间纷扰如同干涸池塘中的挣扎之鱼,而僧人则如遇到适宜之地便能安然栖息。接下来的“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简单却宁静,以雕胡饭和贝叶书为伴,生活清贫而精神富足。

“老到世情深脱略”写出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理解和淡然态度,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世俗之事看得更加透彻,心境愈发超脱。最后一句“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僧人相遇时,彼此都不必再提尘世的纷争,各自在自己的简朴生活中找到了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出尘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僧人生活方式的欣赏。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徐仲几

僦得城楼枕卧龙,储无甔石是英雄。

吟诗不愧杜工部,乞米或如颜鲁公。

兰省异于霄汉上,草堂却在画图中。

故人相见无多论,笑指松花落晚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题梅

山中昨夜雪三尺,窗前梅花参差开。

卧看枝上月初满,梦到江南春已回。

可笑阿娇伫金屋,却怜姑射下瑶台。

故人知我有清兴,携取双鱼斗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悼止斋王先生二首(其一)

休致归来与世违,平生所有未全施。

胸中经纬天人识,舌底风雷宰相知。

论道端然见周召,得时元不下皋夔。

南金东箭谁堪拟?绿水青山尽可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悼止斋王先生二首(其二)

文采风流今已矣,夫何能见紫芝眉?

中天气黯星河惨,南国春寒草木悲。

政事堂堂传两省,论谈娓娓动诸司。

老成如此多关系,青琐诸公泪亦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