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廷玉司训河南

自从尼父一伤麟,斯道传来恐未真。

更识老天当此日,肯将木铎与何人。

师门万古真堪柱,檀杏千年也自春。

到此精神须会领,莫教铜狄笑人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名为《送张廷玉司训河南》。诗中蕴含了对儒家文化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教育传承的感慨。

首联“自从尼父一伤麟,斯道传来恐未真。”以孔子失马的典故开篇,暗喻儒家之道在传承过程中可能有所遗失或误解,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精髓可能流失的忧虑。

颔联“更识老天当此日,肯将木铎与何人。”进一步探讨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找和传授正确的知识与道德观念的问题。木铎是古代传道授业的工具,这里借以表达在当前环境下,谁能够承担起传播真理的责任。

颈联“师门万古真堪柱,檀杏千年也自春。”赞扬了师道的永恒价值,如同支撑天地的柱石,又如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的檀杏树,强调了教育对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石作用。

尾联“到此精神须会领,莫教铜狄笑人频。”提醒接受教育的人们要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避免浅尝辄止,以免被外界的嘲笑所影响,强调了深入理解与实践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儒家文化传承的反思,表达了对教育价值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价值观传播的渴望。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泰山和通伯侍御(其一)

极为东南镇此寰,岩岩气象许谁攀。

九天日月摩千古,万里华夷镇一山。

培塿众形从起伏,乾坤此老自安閒。

也知开辟从真宰,领得中原正气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泰山和通伯侍御(其二)

万象同归造化门,含弘光大总无痕。

中原有子谁轻鲁,厚德何人不仰坤。

绝顶最高惟日见,阴岩极下有雷奔。

诸公肯作寻常看,自古山存道亦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挽周景明父旧曾请余铭墓

中郎有道非吾汝,石尾何由亦贱名。

大手谁家无愧色,善人此老或平生。

百年可考诸儿子,千古何穷一墓铭。

曾过苍峰竹山路,白云真个满佳城。

形式: 七言律诗

云潭为周文都作

天地斯文元未老,百年曾到岭南无。

偶观陈子云潭记,便是濂溪太极图。

龙马龟书千古在,青天北斗几星孤。

凭君着我西窗眼,卖免人间或老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