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桥诗,并引(其二)西新桥

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

浮梁陷积淖,破板随奔溪。

笑看远岸没,坐觉孤城低。

聊因三农隙,稍进百步堤。

炎州无坚植,潦水轻推挤。

千年谁在者,铁柱罗浮西。

独有石盐木,白蚁不敢跻。

似开铜驼峰,如凿铁马蹄。

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

嗟我久阁笔,不书纸尾鹥。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百夫下一杙,椓此百尺泥。

探囊赖故侯,宝钱出金闺。

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似闻百岁前,海近湖有犀。

那知陵谷变,枯渎生茭藜。

后来勿忘今,冬涉水过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昔日的桥本有千根柱子,湖面像断裂的彩虹。
浮桥沉入积水,破裂的木板随急流而去。
笑着看远处河岸消失,坐着感觉孤城变得低矮。
姑且趁着农闲时节,稍稍走近百步长堤。
炎热之地没有坚固的植物,雨水轻易冲刷。
千年过去,谁还在这里?铁柱在罗浮山西边留存。
唯有石盐木,白蚁也不敢攀登。
它像打开的铜驼峰,又像凿刻的铁马蹄。
高耸险峻如同鞭打的石头,山川不再是会稽的模样。
哀叹我长久搁笔,不再书写纸尾的鸟儿。
我空无一物,想搭建直通天空的阶梯。
众多工匠合力,钉下一根桩子在泥中。
依赖旧时贵族的帮助,珍贵的钱币从内室取出。
乡亲们欢聚一堂,篮子和壶中满载而来。
三天的宴饮未散,连西村的鸡都快被杀光了。
听说百年前,海边湖中有犀牛。
谁能料到,山川变迁,干涸的沟渠长出茭白和藜。
后人勿忘今日,冬天也要涉水过河。

注释

桥本:地名。
霓:彩虹。
积淖:积水的洼地。
奔溪:急流的溪水。
会稽:古代地名,这里指代原来的山川景观。
阁笔:搁置笔墨,指不再写作。
尺箠:工具,这里指写诗的工具。
杙:小木桩。
宝钱:贵重的钱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桥梁,其结构坚固,横跨湖面,如同天上的星辰一般。桥身沉陷于泥淖之中,板材破碎,被迅流冲刷而去。远处的岸边已经看不到了,坐于孤城之上,只感受到它的低矮。诗人随意踏过农田的小道,前进百步至堤防。炎热的季节,水流轻轻地推动着桥梁,但千年之后,这座铁柱构成的桥依然存在于浮动的西边。

独有石盐木材坚固无比,即使白蚁也不敢攀爬。这座桥如同开采铜矿一般坚硬,似是在凿刻铁马蹄印。它的形态犹如鞭子般挺立于山川之间,不受世事变迁的影响。诗人长久以来未曾提笔书写,这份萧瑟之感无从展现,只希望能建造一架飞天的梯子。

百名工匠聚集在一根巨柱下,劳作于百尺高的泥土之中。探寻古人的智慧,就如同依靠故侯的宝藏,珍贵的钱币自金库中流出。父老们喜悦云彩汇聚,箪食壶酒,从不空手而归。三日的饮宴未曾散去,将西村所有的鸡杀尽。

似乎听闻百年之前,此地海与湖相连,犀牛出没其间。但不知何时陵谷发生了变化,枯萎的溪流中竟生出了茭藜。后来的行者,不要忘记今日,冒着寒冷渡过水域,水涌至脐。

这首诗通过对桥梁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撷菜,并引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悼朝云,并引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丙子重九二首(其一)

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

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

惟有黄茅浪,堆垄生坳窊。

蜑酒蘖众毒,酸甜如梨楂。

何以侑一樽,怜翁馈蛙蛇。

亦复强取醉,欢谣杂悲嗟。

今年吁恶岁,僵仆如乱麻。

此会我虽健,狂风卷朝霞。

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

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