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报恩寺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真是个清凉的地方,没有束缚身心的事物。
傍晚的晴空适合郊外的寺庙,秋天的景色属于悠闲的人。
干净的石头可以用来坐着,寒冷的泉水可以洗涤毛巾。
我惭愧自己的容貌和鬓发,还沾染着官府的尘埃。

注释

好是:真是。
清凉地:清凉的地方。
系绊身:束缚身心。
晚晴:傍晚的晴天。
宜:适合。
野寺:郊外的寺庙。
闲人:悠闲的人。
净石:干净的石头。
堪:可以。
敷坐:坐着。
寒泉:寒冷的泉水。
濯巾:洗涤毛巾。
自惭:自己感到惭愧。
容鬓:容貌和鬓发。
上:上面。
犹带:仍然带着。
郡庭尘:官府的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净化的意境。开篇“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表达了对远离尘嚣、无牵挂之处的向往,诗人寻找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则具体指出了这样的地方——深藏在晚霞中的郊外寺庙,以及属于那些不问世事的人的秋日风光。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这座寺庙中寻得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还能用清凉的泉水洗脸,这种宁静而纯粹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心灵净化的所在。

最后两句“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完全摆脱尘世羁绊的自责。尽管他身处清净之地,却依然可以感受到头发间还残留着官场生活的尘埃,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一种深刻感悟。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描写报恩寺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法华山天衣寺

山为莲宫作画屏,楼台迤逦插青冥。

云生座底铺金地,风起松梢韵宝铃。

龙喷水声连击罄,猿啼月色閒持经。

时人不信非凡境,试入玄关一夜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题酒瓮呈梦得

若无清酒两三瓮,争向白须千万茎。

曲糵销愁真得力,光阴催老苦无情。

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

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

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汎渔舟。

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