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故里

忆昔走避兵,弃别乡井去。

意将朝暮归,行行重回顾。

安知今一纪,方踏去时路。

四郊皆蔓草,白日暝如雾。

披榛访闾里,隔水拜丘墓。

伤哉脊令原,黄蒿走狐兔。

别墅破垣在,邮亭乃新作。

邻儿二三辈,衡茅昼扃户。

初若不相识,熟视肖厥父。

坐久泣且言,为我话亲故。

什九死兵戈,馀亡不知处。

其词吐未终,我泪已如注。

对食不能餐,相期归蚁聚。

吾将语吾儿,卖书买农具。

归耕滆上田,宜若乌返哺。

吾其正丘首,此心庶无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归故里》,描绘了诗人历经战乱后返回故乡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起初满怀希望地逃离兵燹,期待早日回归家乡,但多年后归来,却发现家乡荒芜,蔓草丛生,昔日的别墅只剩破垣,邮亭也已重建。邻居的孩子们衣衫褴褛,如同他们的父亲一样困苦。诗人询问他们的亲人,得知大部分人在战争中丧生,下落不明,这让他悲痛欲绝。

诗人无法进食,只能与邻居共饮,相约如蚂蚁般聚首,决定卖掉书籍换购农具,回归滆上农田务农,希望能像乌鸦反哺一样照顾家人。最后,他表达了要安葬先人,保持忠诚之心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战乱年代人们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和生活的艰辛。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代简张希尹

余生寡谐俗,老去得知己。

论交固云晚,莫逆良可喜。

联翩诸侯客,寂寞著书事。

夜分青藜火,昼并乌皮几。

几回论班马,一笑观亥豕。

烟云挥洒外,风月吟啸里。

蚶杯酌流霞,兽炉爇沉水。

佳哉《水调》词,清我尘俗耳。

朱弦听者希,《白雪》和能几。

别来怀盍簪,梦见承倒屣。

帷林大江边,瓢巷横山趾。

秋风落梧叶,甘雨熟菰米。

相望不三舍,相过堪一苇。

诗筒继元白,通家犹孔李。

况于阿戎谈,亦与诸任齿。

尚友古之人,厥德薰晋鄙。

形式: 古风

雨宿县学斋舍作

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亦自谐宫羽。

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

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鍊金补。

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

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

形式: 古风

逸庵诗为吴子明作

日高三丈馀,先生睡初起。

雪屋烧暖香,行庖鲙冰鲤。

逍遥白毡巾,傲睨乌皮几。

钩帘对青山,倚杖看流水。

世事了不闻,无劳洗吾耳。

形式: 排律 押[纸]韵

祭顾玉山诗

于乎玉山翁,先世吴右族。

生逢元盛时,当路屡推毂。

辞荣乐萧散,竟蕴璞中玉。

早持万金产,转手授家督。

不为五岳游,家园莳花竹。

读书数千卷,旁覈聃与竺。

非无酒如渑,过客佳乃肃。

徒见驷马车,未若一儒服。

缁黄粲然者,待遇亦刮目。

常言性嗜诗,趣味胜粱肉。

兴来抉云汉,毫端注飞瀑。

词林采英华,琰刻播芬馥。

承平三十年,啸傲心自足。

世故一变更,十室九颠覆。

幽栖绰山下,拟比王官谷。

时余逃难来,憔悴如病鹄。

相见恨殊晚,姓名闻已熟。

夜饮嘉树轩,明朝杯又续。

高堂桂花秋,金钗剪银烛。

双歌棹觥船,洗我愁万斛。

一留两月馀,坐客常五六。

写图纪觞咏,坠水亦有曲。

连床可诗斋,清话屡同宿。

择邻移我家,岁晚安且燠。

奈何鼙鼓声,忽若雷震屋。

娄人悉惊散,我亦猿失木。

萍漂甫里东,卖文如卖卜。

感翁数相过,馈问慰穷蹙。

翁亦客槜李,远避赋蛇毒。

山川郁相望,诗筒时往复。

陵谷复一变,翁归理松菊。

松菊理未能,蒺藜俄困辱。

余舟榜笠泽,访旧宿西塾。

夜深屏舆隶,促膝语心腹。

春风旧池馆,荒烟秋草绿。

朝廷更化初,召役事重穋。

挈家赴临濠,星言去程速。

送行愧邹游,口占谢龟缩。

诗去秋复春,客来书满幅。

念我及儿辈,举室蒙记录。

自言多疾疢,经年在床褥。郁攸屡惊嚇,使我长觳?。

尚须手颤定,亲札寄篇牍。

安知仅逾月,遽尔闻不禄。

初疑传者讹,细问泪盈掬。

嗟余老异乡,知己失鲍叔。

芜辞叙畴昔,哀吟甚于哭。

神交死如生,歆此杯中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