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一名胜峰山佛书以为普贤大士所居连日光相大现赋诗纪实属印老刻之以为山中一重公案

胜峰高哉摩紫青,白鹿导我登化城。

住山大士喜客至,兜罗布界缤相迎。

圆景明晖倚云立,艴如七宝庄严成。

一光未定一光发,中有墨像随心生。

白毫从地插空碧,散烛象纬天龙惊。

夜神受记亦修供,照世洞然千百灯。

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

天容野色鯈开闭,惨澹变化愁仙灵。

人言六通欲大现,洗山急雨如盆倾。

重轮叠采印岩腹,非烟非雾非丹青。

我与化人中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

前山忽涌大圆相,日围月晕浮青冥。

林泉草木尽含裹,是则名为普光明。

言词海藏不胜赞,北峰复有金桥横。

众慈久立佛事竟,一尘不起山竛竮。

向来无法可宣说,为问有耳如何听。

我本三生同行愿,随缘一念犹相应。

此行且复印心地,衣有宝珠奚外营。

题诗说偈作公案,亦使来者知吾曾。

神通佛法须判断,一任热碗春雷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临峨眉山胜峰时的所见所感。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峰的壮丽景象,以及普贤大士居住地的神秘氛围。诗人通过白鹿引导、山中大士的欢迎、圆景明晖的壮观、墨像的奇幻、以及夜间的明亮如千百盏灯,展现了山中佛法的庄严和宏大。

诗中还提到“神通佛法须判断”,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希望通过诗歌记录下这次登山的经历,成为后人探讨的“公案”。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感悟,以及随缘修行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

南来富寿冈,形胜此蟠结。

岑竮戴高台,栏槛了风月。

萧滩曳长烟,閤皂炯残雪。

江流当带横,练綀浮木末。

天风来无乡,万里吹醉缬。

登临信奇事,忍冻亦痴绝。

故人春梦觉,遗墨秋蛇掣。

浮云真可咍,挥觯酹空阔。

形式: 古风

清江道中橘园甚夥

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

未论万户比封君,瓦屋人家衣食足。

暑风汎花兰芷香,秋日篱落明青黄。

客舟来迟佳景尽,但见碧树愁春霜。

形式: 古风

清弋江

微生本渔樵,长日渺江海。

扣舷濯沧浪,尚说天宇隘。

朅来车马路,悒悒佳思败。

黄尘扑眉须,驱逐似偿债。

羸骖系偪仄,狂犬吠荒怪。

乡心入旅梦,一叶舞澎湃。

晨兴过墟市,喜有鱼虾卖。

眼明见清江,积雨助横溃。

褰裳唤扁舟,臲卼不胜载。

不辞野渡险,弄水聊一快。

形式: 古风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石湖

午行清湘县,妍暖春事嘉。

柴荆闹桃李,冥冥一川花。

故园岂少此,愈此百倍加。

我宁不念归,顾作失木鸦。

百年北窗凉,安用天一涯。

君恩重乔岳,敢计征路赊。

乡心与官身,凿枘方聱牙。

橘柚走珍贡,何如系匏瓜。

明当复露奏,天日临幽遐。

傥许清江使,曳尾还污邪。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