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宿废普济寺》描绘了一幅山中寺庙的静谧景象。首句“青山行欲尽”,写出了诗人行走在连绵起伏的青山之中,似乎即将走出山的尽头,展现出旅程的遥远和山势的苍茫。接着,“深树见僧房”一句,通过茂密树林中的僧房,暗示了寺庙的隐秘与宁静。
颔联“云气千峰暝,秋声一院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千峰被暮霭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而秋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使得整个寺庙沉浸在宁静的秋色之中。颈联“长藤悬破衲,脱叶覆空廊”描绘了寺庙的衰败,长藤攀附着破旧的僧袍,落叶堆积在空荡的回廊上,流露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
尾联“龙象黄金地,萧萧蔓草长”以“龙象”象征寺庙的威严,而“黄金地”则形容昔日的繁华,如今只剩下蔓草丛生,寓意着物是人非,寺庙的辉煌已成过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废寺的寂静与变迁,寓含了诗人对历史沉淀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