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人有欲问先天,林下相期二十年。
已向尘埃成白发,尚从灯火事青编。
获麟遂讫春秋后,鸣鸟犹闻礼乐前。
春雨未来农事晚,独怀归计在山田。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名为《大廷策士问经世之道》。诗中描绘了一位策士在大廷上询问经世之道的情景,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深思熟虑。诗中提到的“昔人有欲问先天”,暗示了对历史和传统的重视。接着,“林下相期二十年”则可能象征着策士与智者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长期的期待。
“已向尘埃成白发,尚从灯火事青编”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策士虽年华老去,但仍坚持学习和思考,夜以继日地研读典籍的形象。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接下来,“获麟遂讫春秋后,鸣鸟犹闻礼乐前”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策士对历史、文化以及道德礼仪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最后,“春雨未来农事晚,独怀归计在山田”表达了策士对于农业社会的关心,以及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策士的智慧与情怀,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不详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重溪叠嶂竹交加,曾著芒鞋踏白沙。
名胜多年嗟寂寞,文章此日羡才华。
青云步武才重见,白屋诗书尚几家。
乡邑相逢烦告语,好敦忠信作生涯。
天门一日观黄榜,茅屋三年掩素扉。
湘帙蠹鱼春雨润,綀囊萤火夜光微。
梦游朔雪留鸿迹,思入南山望鹤飞。
会倚宫墙看射策,上林初日炫朝衣。
退朝花底佩珊珊,去访真人晓出关。
芳草欲迷行径古,长松深护步廊閒。
苍龙挟雨得瑶简,白鹿穿云致玉环。
如到天坛看月影,定知清露满人间。
传闻海上有玄洲,曾是安期旧所游。
千顷白云都种玉,一杯弱水不胜舟。
鱼龙夜护黄金鼎,鸾鹄晨朝紫绮裘。
波浪不惊星斗近,步虚声里度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