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判官见新榜为兄下第

失意荆枝滴泪频,陟冈何翅不知春。

心中岐路平如砥,天上文章妙入神。

休说宋风回鹢首,即看雷火燎龙鳞。

从兹相次红霞里,留取方书与世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失意之人面对荆棘,泪水不时滴落,登上山岗仿佛不知春天已来临。
内心的道路平坦如磨刀石,天空中的景象美妙得如同神工鬼斧。
别提宋朝的风尚能改变困境,眼前雷电焚烧龙鳞的景象即是警示。
从此我们将在红霞中相继前行,留下秘籍让世人受益。

注释

失意:遭遇挫折或不如意。
荆枝:带刺的树枝。
陟冈:登高。
翅:同‘岂’,难道。
不知春:不觉春意。
心中:内心。
岐路:岔路口,比喻人生选择。
平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天上文章:指自然景象。
妙入神:精妙绝伦。
宋风:宋朝的风气或传统。
回鹢首:比喻事物逆转。
雷火:雷电。
燎龙鳞:焚烧龙鳞,象征强大的力量。
相次:依次,连续。
红霞:美丽的晚霞。
方书:秘籍,珍贵的文献。
世人:所有人。

鉴赏

诗中“失意荆枝滴泪频,陟冈何翅不知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迷茫的担忧。荆枝滴泪象征着心中的苦涩,而陟冈、何翅则是迷失方向的隐喻,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心中岐路平如砥,天上文章妙入神”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状态。心中的岐路比喻为选择和方向的关键点,而平如砥则形容决断的坚定;天上的文章,意指高远而精妙的文学作品,妙入神则强调其深邃与超凡脱俗。

“休说宋风回鹢首,即看雷火燎龙鳞”两句是对诗人才华的赞誉。休说宋风,可能是在提醒不要再谈论以往的文学成就,而应该关注眼前的杰作;回鹢首则是比喻诗人的作品如同鹢鸟般高飞;雷火燎龙鳞,则形容诗人文字的力量和影响,如同惊天动地的雷霆,点燃了龙鳞一般的辉煌。

“从兹相次红霞里,留取方书与世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文学创作的期待与希望。从兹相次指的是继往开来,一代接一代;红霞里可能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留取方书,即保留和传承正直、方正之书,意即保持真诚和纯净的心志;与世人共享,则是诗人愿景,将自己的作品传递给所有的人。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更透露出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的信念。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咏竹根珓子

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

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

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

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夜对雪作寄友生

皓彩中宵合,开门失所踪。

何年今夜意,共子在孤峰。

气射灯花落,光侵壁罅浓。

唯君心似我,吟到五更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夜寒寄卢给事二首(其一)

刻羽流商否,霜风动地吹。

迩来唯自惜,知合是谁知。

堑雪消难尽,邻僧睡太奇。

知音不可得,始为一吟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夜寒寄卢给事二首(其二)

心苦味不苦,世衰吾道微。

清如吞雪雹,谁把比珠玑。

作者相收拾,常人任是非。

旧居沧海上,归去即应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