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寄卢给事二首(其一)

刻羽流商否,霜风动地吹。

迩来唯自惜,知合是谁知。

堑雪消难尽,邻僧睡太奇。

知音不可得,始为一吟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音乐的旋律是否还在流淌,寒霜般的冷风吹过大地。
近来只有自我怜惜,谁知道我心中的苦楚。
积雪难以完全消融,隔壁的僧人睡得太过奇特。
知心的朋友难以寻觅,我只能独自吟唱以抒发情感。

注释

刻羽流商:古代音乐术语,形容优美的乐曲。
霜风:寒冷的风,比喻凄凉的氛围。
迩来:近来,最近。
唯自惜:只有自我怜悯,指孤独和自我反思。
堑雪:沟壑中的雪,可能象征困难或困境。
邻僧:隔壁的僧人,可能暗示寂寞的环境。
知音:理解自己、共鸣的人。
一吟之:独自吟唱,表达内心的情感。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夜晚寒冷景象的诗,充满了孤独和哀伤的情感。"刻羽流商否,霜风动地吹"两句通过对鸟儿剔羽和北方来的凛冽寒风的细致描述,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自我怜悯之情。

"迩来唯自惜,知合是谁知"一句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内心世界,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这份哀愁和孤寂。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增添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接下来的"堑雪消难尽,邻僧睡太奇"两句描绘了一个更为寂静和遥远的场景,雪花缓缓融化却似乎永无止境,而邻近寺庙中的僧侣则沉浸于一片宁静之中,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知音不可得,始为一吟之"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理解和共鸣的渴望。诗人因为找不到能够理解他情感的人,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独自的吟咏。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追求,也是对心灵沟通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夜寒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内在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夜寒寄卢给事二首(其二)

心苦味不苦,世衰吾道微。

清如吞雪雹,谁把比珠玑。

作者相收拾,常人任是非。

旧居沧海上,归去即应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明进士北斋避暑

相访多冲雨,由来德有邻。

卷帘繁暑退,湿树一蝉新。

道在谁为主,吾衰自有因。

祗应江海上,还作狎鸥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

小一何人识,腾腾天地间。

寻常如一鹤,亦不爱青山。

铁钵年多赤,麻衣带毳斑。

祗闻寻五柳,时到月中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经士马中作

偷儿成大寇,处处起烟尘。

黄叶满空宅,青山见俗人。

妖星芒刺越,鬼哭势连秦。

惆怅还惆怅,茫茫江海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