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于鉴之的《杂感十首(其七)》表达了作者的淡泊与自我认知。首句“扃门非敢傲邻比”揭示了诗人关门自守,并非傲视同侪,而是出于内心的谦逊和对自我境遇的清醒认识。接下来的“小赋不须通狗监,微才何用造牛医”表明诗人对自己的文学才华有着自知之明,认为无需迎合权贵,也不屑于向庸医炫耀自己的微末才能。
“莼丝乍可牵吴兴,蕙服终难释楚悲”借莼菜和香草表达对故乡吴兴的怀念以及难以摆脱的忧患意识,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最后两句“莫讶经年无快接,秋蛾春蝶有须眉”则以自然界中的昆虫为喻,说自己虽然多年未逢知己,但仍保持着对人际交往的期待,同时也暗含对世俗浮华的讽刺。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自我,同时又带有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