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薛二(其一)

君戴芙蓉冠,几日罗浮返。

芝房白玉童,应笑学仙晚。

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

盈盈一片流花水,欲共琴高驾鲤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寄薛二(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仙道生活的向往。

首句“君戴芙蓉冠,几日罗浮返”,以“芙蓉冠”这一华美的头饰作为开篇,暗示了友人薛二的风雅与尊贵,同时也预示着他的归途。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此处借指友人即将返回的地方,隐含着对友人归隐或修行生活的期待。

接着,“芝房白玉童,应笑学仙晚”,通过描绘仙山上的芝草与白玉童子,进一步渲染了仙道世界的纯净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追求仙道生活的赞赏与理解。这里的“笑”字,既是对友人迟来的仙道追求的善意调侃,也暗含了对友人能够找到心灵归宿的欣慰。

后两句“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诗人自述在天台山读书,正值春风吹拂的三月,却因友人的离去而感到惆怅。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与道家文化的热爱,以及在面对别离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盈盈一片流花水,欲共琴高驾鲤鱼”,以“流花水”象征着清澈、流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同时,“琴高驾鲤鱼”的典故,源自古代传说中的琴高乘鲤鱼遨游的故事,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仙道生活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寄薛二(其二)

东西二樵山,有如日与月。

相望不相知,梦魂常恍惚。

四百馀峰高复低,难将七十二峰齐。

飞桥恨不长千丈,朝向东樵暮向西。

东樵四百三十二峰,西樵七十二峰。

形式: 古风

夷门行(其一)

信陵当日救邯郸,毛薛诸公尽结欢。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形式: 古风

夷门行(其二)

自迎监门劳玉趾,引车回入大梁市。

从骑皆惊骂小人,岂知嬴乃为公子。

刎颈送君君勿悲,为酬晋鄙血淋漓。

效命只须进朱亥,报恩况复得如姬。

卖浆博徒贤似汝,殷勤问步频相许。

天下无双是妄人,平原多客空豪举。

威名尽出抱关人,率领诸侯遂抑秦。

末路可怜长夜饮,东门草蔓失城闉。

形式: 古风

易水行

荆卿匕首渐离筑,诸侯宾客一时哭。

筑声总为故人悲,下报知交擿不迟。

白首相要在一死,缟冠相送未多时。

生劫宁因燕太子,深雠多为樊于期。

风雨萧萧生易水,一歌直与招魂似。

吾家渐离应与俱,彼竖舞阳安用此。

亦知此去事无成,争奈田光一死轻。

剑术虽工亦何益,丈夫原不为功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