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辞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意。首句“南宫平昔佐文衡”,描绘了郑闳中在文坛的地位与贡献,他曾经在南宫(古代官署名,指主管科举考试的机构)辅佐选拔文才,体现了其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接着,“丽赋亲聆掷地声”一句,以“掷地有声”比喻郑闳中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文学的独特贡献。
“群进士中连得隽,四先生里旧知名”两句,赞扬了郑闳中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士子中脱颖而出,以及他在学界内的崇高声誉,暗示了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在学术上也享有盛名。
“严凝□□来何暮,潇洒安舆去已轻”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前的严苛与逝世后的轻松,表达了对郑闳中一生严谨治学态度的肯定,以及对其离世后心境得以解脱的感慨。
“万里故乡归不得,要离冢畔有佳城”则表达了对郑闳中无法返回故乡安息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在他死后,他的灵魂找到了安息之所,如同要离(春秋时期著名刺客)一样,最终在要离墓旁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整首挽辞情感深沉,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其生前贡献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