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八首(其一)

秦淮三月水,芳草绿回汀。

楼外莺梭啭,窗前渔榜停。

午烟随处满,卯酒未曾醒。

花事知何许,柴门竟日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秦淮河畔三月春水,岸边青草翠绿一片。
楼外黄莺鸣叫穿梭,窗前景色中渔舟静泊。
午后的炊烟四处弥漫,早上的美酒仍未消散。
花开的消息无从知晓,柴门紧闭,整日寂静无声。

注释

秦淮:指秦淮河,位于南京,以河两岸繁华著称。
汀:水边平地,这里指岸边。
莺梭:形容黄莺的叫声像织布机的梭子一样快速而连续。
渔榜:捕鱼时用来撑船的竹竿或木板。
午烟:中午升起的炊烟。
卯酒:卯时(约早上5-7点)喝的酒,表示清晨未醒的状态。
花事:指花开的景象或花期。
扃:关闭,锁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细节的精妙刻画,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闲适自得的情怀。

“秦淮三月水,芳草绿回汀。”这里,“秦淮”指的是秦淮河流域,即今南京一带。三月时节,水波荡漾,映照着初生的嫩绿的芳草,这些草在河岸边生长,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致。

“楼外莺梭啭,窗前渔榜停。”诗人在这里描写了自己居住的环境。楼外传来了燕子的欢快歌声,而窗前的渔舟则静静地停泊。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安逸宁静的生活状态。

“午烟随处满,卯酒未曾醒。”午后时分,一缕缕轻柔的炊烟弥漫在空气中,这是家居生活的一种闲适象征。"卯酒未曾醒"则是说诗人还沉浸在早晨饮酒的愉悦之中,时间仿佛静止。

“花事知何许,柴门竟日扃。”最后两句通过对鲜花和家园的小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花事知何许"是说春天里谁又能知道那些鲜花的去处?而"柴门竟日扃"则表达了一种将自己隔绝于世俗纷争,享受清静生活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春天里那份悠然自得的情怀。

收录诗词(184)

吴敬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字:敏轩
  • 号:粒民
  • 籍贯:安徽省全椒
  • 生卒年:1701—1754年

相关古诗词

春兴八首(其二)

移居星岁易,为爱白门山。

遽步连花港,兰舟系柳湾。

窥檐宾雀去,绕树暮鸦还。

长昼茶铛沸,耽吟亦解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太傅相公深感庭梅再成绝唱曲垂借示倍认知怜谨用旧韵攀和

禁省繁华地,含芳自一时。

雪英开复落,红药植还移。

静想分今昔,频吟叹盛衰。

多情共如此,争免鬓成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忆新淦觞池寄孟宾于员外

往年淦水驻行轩,引得清流似月圆。

自有溪光还碧甃,不劳人力递金船。

润滋苔藓欺茵席,声入杉松当管弦。

珍重诗人频管领,莫教尘土咽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文彧少卿文山郎中交好深至二纪已馀暌别数年二子长逝奉使岭表途次南康吊孙氏之孤于其家睹文彧手书于僧室慷慨悲叹留题此诗

孙家虚座吊诸孤,张叟僧房见手书。

二纪欢游今若此,满衣零泪欲何如。

腰间金印从如斗,镜里霜华已满梳。

珍重远公应笑我,尘心唯此未能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