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新淦觞池寄孟宾于员外

往年淦水驻行轩,引得清流似月圆。

自有溪光还碧甃,不劳人力递金船。

润滋苔藓欺茵席,声入杉松当管弦。

珍重诗人频管领,莫教尘土咽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昔日我在淦水边停驻行轩,清澈流水仿佛映照着圆满的月亮。
溪水的光芒自然照耀着碧绿的井壁,无需人力传递金杯也自流畅。
湿润滋养了青苔,它们甚至能覆盖茵席,流水声穿越杉松,如同音乐般动听。
诗人啊,请你珍惜这美景,别让尘土淹没那潺潺流水的乐章。

注释

淦水:指地名,可能是一条河流。
驻:停留。
行轩:出行时的车驾或居所。
清流:清澈的流水。
似月圆:比喻流水的清澈明亮如满月。
溪光:溪水的光芒。
碧甃:清澈的井壁。
不劳:无需。
递:传递。
金船:泛指贵重的酒杯。
苔藓:一种植物,常在湿润环境中生长。
茵席:地毯或垫子。
杉松:两种常见的高大树木。
管弦:比喻流水声如音乐。
珍重:重视,珍爱。
诗人:此处指有才华的文人。
频管领:频繁地欣赏、领略。
尘土:灰尘和泥土,这里象征污浊。
咽潺潺:形容流水声断断续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开篇“往年淦水驻行轩”即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情境,"引得清流似月圆"则描绘出一幅如画的景象,溪水清澈,宛如明月一般。

接下来的“自有溪光还碧甃,不劳人力递金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享受。溪光本身就能映照出碧绿色泽,无需人为装饰,直接将那清澈的水面比喻成“金船”,显示出诗人对这宁静环境的喜爱和珍视。

中间两句“润滋苔藓欺茵席,声入杉松当管弦”进一步描绘了这一自然情境。苔藓湿润,小溪潺潺之声宛如琴瑟之音,这里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感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和谐与宁静。

末尾两句“珍重诗人频管领,莫教尘土咽潺潺”则流露出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深厚情感。诗人希望这些美好的时光能被珍惜,不让世俗的烦恼打扰这份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高洁,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文彧少卿文山郎中交好深至二纪已馀暌别数年二子长逝奉使岭表途次南康吊孙氏之孤于其家睹文彧手书于僧室慷慨悲叹留题此诗

孙家虚座吊诸孤,张叟僧房见手书。

二纪欢游今若此,满衣零泪欲何如。

腰间金印从如斗,镜里霜华已满梳。

珍重远公应笑我,尘心唯此未能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一)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

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

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二)

夏启吾君子,周储上帝宾。

音容一飘忽,功业自纷纶。

露泣承华月,风惊丽正尘。

空馀商岭客,行泪下宜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三)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