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杂兴(其三)

清浊无心陈仲弓,圆机聊救汉诸公。

末流不料儿孙误,千古黄初佐命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清澈浑浊他都不在意,陈仲弓以他的智慧救急汉朝群臣。
后代子孙未曾料到的失误,他在黄初年间辅佐帝王的功绩流传千古。

注释

清浊:形容人的品性或事物的好坏,这里指陈仲弓不以世俗标准区分善恶。
陈仲弓:古代贤者,姓陈名平,字仲弓。
圆机:比喻灵活巧妙的方法或策略。
汉诸公:汉朝的众位官员。
末流:后代,后世。
儿孙误:指后代子孙的行为导致的过失。
千古:时间长久,永远。
黄初: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佐命功:辅助帝王建立或巩固政权的功劳。

鉴赏

此诗为宋代孙应时所作,名《读通鉴杂兴(其三)》。从这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清浊无心陈仲弓”,这是一个比喻,意指历史的发展变化如同清澈与浑浊交织在一起,无所谓之“清”或“浊”。这里的“陈仲弓”可能是用来代表某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感。

“圆机聊救汉诸公”,诗人提到了对古代汉朝忠臣们的一种轻松、随意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能够在动荡时期保护国家的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同情。

“末流不料儿孙误”,这句话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无力感。诗人意识到后来的世代可能无法理解前人的苦心与努力,甚至会对他们的选择产生误解。

最后,“千古黄初佐命功”表达了对于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英勇事迹的人物的崇敬之情。“黄初”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的年号,这里代指的是他与其辅臣共同创立下的丰功伟业,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典范。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点滴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深层次思考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通鉴杂兴(其四)

柴门三叩略从容,感激聊酬大耳公。

常日驱牛趁春雨,人前元不似英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读通鉴杂兴(其八)

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办中州。

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读通鉴杂兴(其六)

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

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读通鉴杂兴(其一)

南山击缶正乌乌,东市匆匆坐一书。

说道中兴无过事,太阳侵蚀总缘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