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仙客.洞天

瑞云绕。四窗好。何须隔水寻蓬岛。日常晓。春不老。

玉蕊楼台,果是无尘到。没智巧。没华妙。

个中只喜风波少。清尊倒。朱颜笑。

回首行人,犹在长安道。

形式:

鉴赏

诗中的“瑞云绕四窗好”一句,描绘了一个祥和美好的居所,云朵围绕,窗明净,给人以吉祥之感。紧接着,“何须隔水寻蓬岛”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无需远离求索什么,更不必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境蓬莱。这两句已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日常晓,春不老”,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超然感受。似乎在说,每天清晨的景致总是那么美好,春天永远不会老去,这里的“不老”更像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玉蕊楼台,果是无尘到”,则描绘了一处高洁脱俗的地方,像是仙境一般,连尘埃都没有。这里的“玉蕊”可能指的是一种精致美好的建筑装饰,而非实指玉石。这一句强化了前文对理想居所的描写。

“没智巧,没华妙”,表达了一种简约不华丽的生活态度,诗人欣赏的是那种简单自然,不需要过多雕琢和装饰。

接着,“个中只喜风波少”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平静无波的生活状态。这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前文中对居所的描写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清尊倒,朱颜笑”,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态下,享受酒的愉悦,以及随之而来的豁然开朗。这里的“清尊”指的是清澈的美酒,“朱颜”则是脸色红润,这都是饮酒后常见的情形。

最后,“回首行人,犹在长安道”,诗人似乎是在回忆过去,在长安的大路上行走的人影。这一句带有一丝淡淡的乡愁或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所、自然、心态和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平静与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夜合花.洞天

三岛烟霞,十洲风月,四明古号仙乡。

萦纡雉堞,中涵一片湖光。绕岸异卉奇芳。

跨虹桥、隐映垂杨。玉楼珠阁,冰帘卷起,无限红妆。

龙舟两两飞扬。见飘翻绣旗,歌杂笙簧。

清尊满泛,休辞饮到斜阳。直须画蜡荧煌。

况夜深、不阻城隍。且拚沈醉,归途便教,彻晓何妨。

形式: 词牌: 夜合花 押[阳]韵

宝鼎现

霞霄丹阙,瑞霭佳气,青葱如绮。

才半月、东君雨露,无限韶华生宝砌。

渐向晚、放烛龙掀舞,周匝红蕖绀蕊。

况对峙、鳌峰赑屃,不隔蓬莱弱水。

圣主有乐升平意。引芝华、双辇凝翠。

纷万俗、歌谣弦管,声混莺吟喧凤吹。

更漏永、正冰轮掩映,光接康衢万里。

似移下、一天星斗,妆点都城表里。

清警跸、忽登楼,簇彩仗、锦襦丝履。

看柑传万颗,恩浃王公近侍。散异卉覆千官醉。

竞捧瑶觞起。愿岁岁、今宵宴赏,春满山河百二。

形式: 词牌: 宝鼎现

念奴娇(其一)次韵商筑叟秋香

银潢耿耿,正露零仙掌,尘空天幕。

碧玉扶疏□万朵,偏称水村山郭。

巧酝檀英,密包金粟,只待清秋著。

三春桃李,自应束在高阁。

好是月窟奇标,东堂幽韵,不管西风恶。

独立盈盈回首笑,白苇丹枫索索。

折向冰壶,莫教纱帽,醉里轻簪却。

浓芳长在,□疑身在云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次韵楼友观潮

银塘江上,展鲛绡初见,长天一色。

风拭菱花光照眼,谁许红尘轻积。

转盼冯夷,奔云起电,两岸惊涛拍。

振空破地,水龙争喷吟笛。

客有步屧江干,胸吞奇观,寄英词元白。

素壁淋浪翻醉墨,飘洒神仙踪迹。

好待波匀,横飞小艇,快引香筒碧。

烟消月出,不眠拚了通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