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的《上水心先生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水心先生的深切关怀与敬仰之情。首句“华发萧骚减带围”,描绘了水心先生年岁渐长,白发稀疏,腰围渐瘦的形象,暗含岁月无情之意。接着,“可胜忧国更伤时”一句,直接点明了水心先生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乐天名位微堪酒,灵运池塘不废诗”两句,运用典故,以白居易(乐天)和谢灵运为例,赞美水心先生虽身处低位,但依然能保持高洁的情操,坚持创作,不因地位而放弃对诗歌的追求。这里巧妙地将水心先生与古代文人相比较,凸显了他的精神品质。
“架上牙签烧烛短,窗间花影转春迟”两句,通过描写书架上的书籍被烛光映照,时间仿佛在花影的流转中缓慢流逝,进一步表现了水心先生勤奋读书、沉醉于学问之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宝贵与光阴的易逝。
最后,“天教惜取如椽笔,要勒磨崖大字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水心先生才华的赞赏与期待,希望他能够珍惜自己的才华,留下不朽的篇章,如同在山崖上刻下大字碑文,永垂青史。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寄语,也是对高尚人格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