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

一照一回悲,再照颜色衰。

日月自流水,不知身老时。

昨日照红颜,今朝照白丝。

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

形式: 古风

翻译

每一次照耀都带来悲伤,随着时光流逝,容颜不再鲜艳。
日月如流水般匆匆,却未觉身体逐渐衰老。
昨日还能照亮年轻的面庞,今日却已映照出斑驳的白发。
白发和青春,其实只隔了一步之遥。

注释

一照:每一次照耀。
照:照射。
一回:一次。
悲:悲伤。
再照:再次照耀。
颜色:容颜的色彩。
衰:衰退,不再鲜艳。
日月:太阳和月亮。
自流:自然流逝。
不知:未曾察觉。
身老:身体衰老。
时:时候。
昨日:昨天。
红颜:年轻的容颜。
今朝:今天。
白丝:白发。
白丝与红颜:白发与青春。
相去:距离相差。
咫尺:极近的距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对岁月流逝有深刻感悟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镜子反复观察自己的容颜,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变化和沧桑。这不仅是对个人美貌消逝的哀叹,也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体验。

"一照一回悲,再照颜色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每一次面对镜中的自己,都会产生一种无法抑制的悲凉情绪。因为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他已经感受到了岁月给予容颜的无情侵蚀。

"日月自流水,不知身老时" 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自然界对时间流逝的漠然态度。日月如同流水一般不断移动,而诗人在这不断变化中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衰老。这一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个人感知之间的差异。

"昨日照红颜,今朝照白丝" 这两句直观地展示了时间对容貌带来的改变。从昔日的红润到今日的苍白,是生命活力与美丽消退的写照。

"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 最后这句话则深化了前面的意象,通过形象地描绘出容颜的变化来表达时间流逝带来的距离感。这里的“咫尺”意味着极近的距离,但在诗人心中,这一瞬息之间的改变却如同天堑。

整首诗以镜子为媒介,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的容颜,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无情、美貌易逝的深刻感慨。这种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它触及了人类共有的对生命和美丽的追求以及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收录诗词(37)

邵谒(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 籍贯:广东韶州翁源
  • 生卒年: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轻薄行

薄薄身上衣,轻轻浮云质。

长安一花开,九陌马蹄疾。

谁言公子车,不是天上力。

形式: 古风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白日不得照,戴天如戴盆。

青云未见路,丹车劳出门。

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

心中岂不切,其如行路难。

为文清益峻,为心直且安。

芝兰未入用,馨香志独存。

他门种桃李,犹能荫子孙。

我家有棠阴,枝叶竟不繁。

心醉岂因酒,愁多徒见萱。

征徒忽告归,执袂殷勤论。

在鸟终为凤,为鱼须化鲲。

富贵岂长守,贫贱宁有根。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昼短疾于箭,早来献天言。

莫恋苍梧畔,野烟横破村。

形式: 古风

送徐群宰望江

古人力文学,所务安疲氓。

今人力文学,所务惟公卿。

大贤重邦本,屈迹官武城。

劝民勤机杼,自然国用并。

但见富贵者,知食不知耕。

忽尔秋不熟,储廪焉得盈。

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

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

一夫若有德,千古称其英。

陶潜虽理邑,崔烈徒台衡。

浊者必恶清,瞽者必恶明。

孤松自有色,岂夺众草荣。

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

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

好去立高节,重来振羽翎。

形式: 古风

望行人

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

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

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

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

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