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巧鬻非善贾,利穫非良农。
君子不自智,甘与庸人同。
天君见独者,进退有新功。
忽敛艺文手,反著怀袖中。
客问以臆对,此说非易穷。
吾非宁武子,今学北山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兼的作品,名为《寄题愚斋》。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才能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地位的一种超然态度。
“巧鬻非善贾,利穫非良农。”开篇两句直接点出一种观念,即在社会中单纯追求技艺精湛或利益最大化,并不代表一个人就是好商人或好农民。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引出了他对于个人品质与社会角色的看法。
“君子不自智,甘与庸人同。”这两句诗强调了君子的品格特点,不是自我标榜自己的智慧,而是乐于与普通人为伍,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谦逊和平等的精神。
“天君见独者,进退有新功。”这里的“天君”可以理解为宇宙或自然的法则,它能够识别那些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人。诗人认为,在社会进退中,这些独特之士往往能取得新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忽敛艺文手,反著怀袖中。”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在某个时刻选择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学问,将其藏于心底,而不外露。这是一种对个人修养极高要求的体现,也许是在表达一种隐退或淡泊名利的心态。
“客问以臆对,此说非易穷。”诗人在这里回答别人的询问,认为这种关于智慧、才能与社会地位的讨论,并不容易做到极致。
最后两句,“吾非宁武子,今学北山翁。”通过自比和古代隐逸之士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追求的一种肯定。这里的“宁武子”和“北山翁”都是历史上的隐逸人物,诗人通过这种比较,强调自己的志向与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智慧、才能与社会角色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个人修养的高标准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不详
路去丛祠修竹林,插天松桧卧龙吟。
翚飞朱阁阑干外,人在白云岩窦深。
落花半逐流水逝,黄鹤一去莫烟沉。
安得金丹蜕凡骨,一视往昔与来今。
蒹葭漫漫秋风多,陂池水落枯苇柯。
青山断处落日下,欸乃一声渔子歌。
高秋鲈肥贱如土,换酒村场醉迷路。
夜深艇子舣前湾,依稀月照芦花浦。
耕夫自立苗且耘,饟妇相敬礼如宾。
画工貌出态閒暇,不是如今愚野人。
古之农者盖如此,馌彼公田同妇子。
山林自信有真乐,隐逸传中无姓字。
吾不能走马章台街,画眉狼籍贻讥谐。
又不能卖酒临邛市,奔妻万古不灭耻。
遗风后世岂无存,半在东阡烟雨村。
不见杵臼梁家妇,犹能亲举案前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