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四)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后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和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故乡和家族传统的深深怀念。诗中,诗人虽然渴望回到故乡,但担心那里已物是人非,过去的家族风气可能难以留存,新一代可能难以继承。他提及老翁与泉水的故事,暗示家族历史的变迁,冬季泉水突然涌出,象征着家族传统或许仍有生命力。诗人坚信那个老翁所代表的传统价值,如同明月般永恒照耀,他希望能跟随先人的足迹,继续传承那些古老的智慧和道德之道。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苏辙对家族文化和精神家园的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三)

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

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

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

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二)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

谁怜东坡穷,垂老徙此景。

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

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

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

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

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一)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

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

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

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

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

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

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

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

越商胡贾岂知道,脱身献宝酬元功。

至人已立万物表,劫火仅置毛孔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沧溟东。

胡为尚与水族较,时出变怪惊愚聋。

于乎此意不可诘,仰观飞栱凌晴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