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池

止水池,芝山阴。丞相初去国,指水矢此心。

水止心亦止,上有青天临。朝临池,暮临池。

丞相心,人不知。风尘来,江汉沸。止水池,丞相死。

他日之心止于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止水池》。邵宝以“止水”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政治寓意相结合,通过描绘静止的池水和飘荡的云天,隐喻了丞相离国时的坚定决心与内心世界的宁静。

首句“止水池,芝山阴”,以“止水”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暗示着丞相离国前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接着,“丞相初去国,指水矢此心”,点明了丞相离国的背景,通过“指水矢此心”,形象地表达了丞相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期许。

“水止心亦止,上有青天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丞相的心比作静止的水面,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的心始终如一,如同那高悬于空中的青天,既独立又深远。这种比喻不仅展现了丞相的高尚品质,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赞美。

接下来,“朝临池,暮临池。丞相心,人不知”,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丞相的坚守与不变,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他的心依然保持着那份纯净与坚定。这种孤独而坚韧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力量。

最后,“风尘来,江汉沸。止水池,丞相死。他日之心止于此。”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风尘四起,江汉沸腾,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然而,止水池依旧平静,丞相的灵魂也得以安息。这不仅是对丞相离世的哀悼,也是对其精神追求的永恒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止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邵宝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明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饶娥哭

饶娥哭,哭何为。哭求见父面,不图今见尸。

尸浮水怪露,已矣娥不知。

即使娥不死,见尸未但已。

伏尸三日哭,娥也终赴水。娥心诚,水神灵。

江上如闻号恸声,水怪水怪犹纵横。

形式: 古风

砥柱歌

黄河之水天上来,越数千里龙门开。

龙门南东有山出,是名砥柱千丈高崒嵂。

水来不敢冲,左右互洄潏。

山石岩岩复齿齿,力有几何能胜水。

从来元气植根深,万古千秋此中止。

君不见金焦两山控海门,江水到此势已分。

不如此山当河急流处,骤如风马方群奔。

秋涛春涨,暮撞朝击岿独存。

又不见碣石遮海道,九河播合今澜倒,不如此山为障早。

柱哉柱哉立自天,功成神禹乘舟年,沧桑有变此柱终无迁。

于嗟乎,沧桑有变此柱终无迁。

形式: 古风

补洛中越歌三首(其一)慕歌

慕歌兮慕歌。东渐兮海波。海无波兮山有阿。

明德远兮玉帛孔多。微斯人兮吾如鱼何。

慕歌兮慕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补洛中越歌三首(其二)河女之章

潮何为兮不回,人何之兮不起。

父生兮女生,父死兮女死。

岁复岁兮江滨,人之心兮潮水。

潮水兮有声,伯姬兮有灵。

纷两涯兮观者,孰父子兮无情。秋冥冥兮江峰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