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十一首(其九)

故园芜尽,便轻赍、归去依然飘泊。

旧拣牵船终隐地,头白团焦谁托。

隔岸千山,长堤十里,大纵渔樵乐。

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

最爱西跨湖桥,峰回水抱,丹翠供斟酌。

为画吾庐深竹底,小缀风栏云幕。

春至桃花,秋来枫树,随意施丘壑。

贺祠红处,酒旗斜飐楼角。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和谐。"故园芜尽"开篇,既暗示了家园的荒废,也预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沧桑与无奈。"轻赍归去依然飘泊"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家之路的矛盾心情,既有对故土的眷恋,又感到了漂泊的孤独。

"旧拣牵船终隐地,头白团焦谁托"两句,通过描述主人公在寻找隐居之地时的疲惫与孤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隔岸千山,长堤十里,大纵渔樵乐"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自由的山水渔樵图景,展现了自然之美的治愈力量。

"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稻田与村落的美景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爱西跨湖桥,峰回水抱,丹翠供斟酌"则将目光转向了湖光山色,通过细腻的色彩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

"为画吾庐深竹底,小缀风栏云幕",诗人想象中的家园,隐藏于竹林深处,周围是轻柔的风栏和飘渺的云幕,充满了超脱世俗的宁静与雅致。"春至桃花,秋来枫树,随意施丘壑",四季更迭,花开花落,自然界的变换赋予了家园以生命,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最后,"贺祠红处,酒旗斜飐楼角",祠堂的红色与酒旗的摇曳,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对比,也寓意着人间的欢庆与生活的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十一首(其十)

瘦年前度,喜冬暄、回暖春风催律。

小试灯屏围绛蜡,照遍梅花如雪。

白发庞眉,儿童指点,卌载填词客。

斯人犹在,东方游戏还剧。

漫道铸错郎潜,三朝京辇,几醉闲花月。

同辈少年偏见爱,来作灵均生日。

更喜尊前,一枝瑶树,绰约依人立。

笑它坡老,紫裘夸煞吹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十一首(其十一)

绕床逋券,任扃门、高卧雪花如掌。

到晚籸盆光影里,又见先生无恙。

里饭荷包,笼薪筠笤,山侣能相饷。

腊筵才罢,墙头还度佳酿。

自数五十今朝,但除童幼,尽作謻台长。

沧浪翻流家再破,此老依然强项。

爆竹声中,髭吟罢,静待黄鸡唱。

茸裘衣风帽,明年新试携杖。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沁园春二首(其一)

酾酒峰巅,四顾苍茫,黄尘涨天。

正花门入卫,纵横部曲,蒲类驻泊,惨淡楼船。

炮火金山,阵云铁瓮,回首留都问罪年。

感今昔,想淮阳画像,尚动凌烟。

布衣梦绕刀环,奈日日从人射虎还。

笑马侯已老,偏当曳落,檀公善走,屡拥先零。

扪虱恁陵,弹筝睥睨,江左如聊孰比肩。

衔杯外,只斜阳衰草,满眼关山。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二首(其二)

牙尔何为,唇吻之间,谁来抵巇。

记免怀学语,常胶香饵,成童毁龀,屡系轻丝。

拾慧难防,笑人易冷,深悔年来欠护持。

金刚坏,便因风咳唾,珠玉参差。儿曹莫道吾衰。

正开窦容君出入时。

只未经漱石,砺先难忍,倘逢骂贼,嚼竟何施。

蔗滓功劳,齑根身世,未报红绫已若斯。

从今世,但投梭善避,不废歌诗。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