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闻花底佩声归,万叶枝头露未稀。
力尽丹青空藻绘,眼看红紫漫芬菲。
裁云直傍瑶池起,避日须将锦障围。
愿向人间分此种,莫教春祇在彤扉。
这首诗描绘了内阁赏芍药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芍药的美丽与春日的生机。首句“晓闻花底佩声归”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仿佛能听到花朵轻轻摇曳的声音,营造出清晨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万叶枝头露未稀”一句,通过露珠未干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清新与湿润。
“力尽丹青空藻绘,眼看红紫漫芬菲”两句,诗人感叹即便是最精湛的画技也无法完全捕捉到花朵的千姿百态和浓郁的香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接下来,“裁云直傍瑶池起,避日须将锦障围”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芍药比作云朵,围绕着瑶池生长,又需锦障遮挡烈日,形象地描绘了芍药生长环境的特殊与珍贵。
最后,“愿向人间分此种,莫教春祇在彤扉”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美丽的芍药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春天的美丽不仅仅局限于皇宫之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共享精神和对普世价值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芍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对美的深刻思考和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春逐长安担上归,此花真觉眼中稀。
新题翰苑图犹在,旧事扬州草自菲。
索赏向人心已醉,试开经日手频围。
欲知近侍承恩地,长共西垣与北扉。
妙手何人簇绛纱,平台惊见数枝斜。
梁家园里无遗种,吏部庭前得好花。
量浅莫将深盏酌,眼昏犹用密帘遮。
诗中近侍非公论,谁说唐人是作家。
三岁归来始一看,捲帘深坐傍栏干。
数枝带雨开何晚,此日怜春别更难。
封殖喜留佳种在,低回如语旧盟寒。
裁诗为唤东君转,酒盏花前正尔宽。
莫怪多情尽日看,春残花谢总相干。
迟开已待花神入,真赏能逢地主难。
翠幄微香吹渐远,玉盘承露泻初寒。
三年拟试沉香笔,却算行期为尔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