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八)会景亭

谁兹敞高亭,磴道绕千蹋。

江山接平远,百里俱会合。

人间最佳景,窗户供远纳。

烟云互蔽亏,虫鸟相应答。

吟笺摘奇胜,画笔写纷杂。

安得日从公,短屐手自蜡。

形式: 古风 押[合]韵

翻译

谁在此地开放高大的亭子,石阶蜿蜒环绕千级。
山河相连,视野开阔,百里景色在此汇聚。
人间最美的风景,窗户仿佛特意为远处的景色而设。
烟雾云彩时隐时现,鸟虫鸣叫相互应和。
我在此处摘录诗篇中的奇丽景色,用画笔描绘出繁复的画卷。
多么希望每日能与您共赏,穿着草鞋,亲手添上蜡烛照明。

注释

兹:这里。
敞:开放。
高亭:高大的亭子。
磴道:石阶。
绕:环绕。
千蹋:千级。
江山:山河。
平远:开阔。
俱:都。
窗户:窗户。
供:提供。
纳:接纳。
烟云:烟雾云彩。
蔽亏:时隐时现。
虫鸟:鸟虫。
吟笺:诗篇。
摘:摘录。
奇胜:奇丽景色。
画笔:画笔。
写:描绘。
纷杂:繁复。
安得:如何能。
日:每日。
公:您。
短屐:草鞋。
蜡:蜡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远的山水风景画。诗人站在高耸的亭台上,俯瞰着蜿蜒曲折的磴道,这些道路像是千军万马绕指柔般围绕在千仞的岩石之下。江山一览无余,与远方的地平线相接,宛如百里之内的一切景物都汇聚在眼前的画卷中。

"人间最佳景,窗户供远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和享受,将这种美丽的风景视作人间难得的绝景,从容不迫地将其收入心中或是画布之上。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生命共鸣的和谐状态,烟云在天际相互掩映,而虫鸟之间也似有对话,诗人则以吟咏和笔墨捕捉这种奇妙胜境,尽情地将这纷繁复杂的景象描绘下来。

最后,"安得日从公,短屐手自蜡"两句中,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愿望,希望每天都能像今天这样,从容不迫地享受这份美好,将时间耗费于闲适之中,而不是急促而过。同时,"短屐手自蜡"也许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珍惜和节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生命情趣的捕捉,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怀与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四)竹轩

此景绝可爱,丛筠挺修竿。

侵帘复映幌,翠影何檀栾。

霜威忌晚秀,雨气矜晴寒。

每向极静时,幽禽发清弹。

自无车马尘,飞来泊琅玕。

宜遣老铃下,日日申平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七)闲燕亭

静宇占幽深,是中何所有。

轩窗极清洁,砚席罗左右。

公馀每休此,俗客曾不受。

六尺局脚床,解带就横肘。

扫除闲景物,健笔当大帚。

敢问公许年,得诗凡几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一)宝峰亭

嘉陵抱江回,平衍出横澨。

中间筑雄垒,独据两川会。

行台敞严府,磊砢北城外。

潭潭走群楹,直上峦岭背。

危墙缭空阔,飞阁入茫昧。

上有宝峰亭,仰见白云内。

岧峣占孤绝,下与万山对。

层檐动寥廓,曲槛枕阛阓。

主人从篮舆,晚兴在公退。

心掩万象远,目引八极大。

钩帘拂坐榻,隐几缓衣带。

诗书抉关键,笔砚产珠贝。

是时众吏去,不敢呈计会。

虽然彼郡邑,原本穷利害。

自取金谷饶,无烦米盐碎。

此地寄清襟,岁书从屡最。

形式: 古风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三)柏轩

沈沈敞幽轩,耸耸列寒柏。

清音纳窗户,爽气逼枕席。

主人重端劲,坐若对佳客。

时复下抚摩,破藓交履迹。

此意乃如是,来者当爱惜。

大厦须良材,相期早千尺。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