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裴公亭》由金代诗人郦权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观与文人雅趣相融合的画面。
首句“十里莲塘际碧山”,以“十里”形容莲塘之广袤,以“碧山”衬托出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展现出一幅广阔而宁静的画卷。莲塘与碧山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裴公亭所在之地的隐逸与高洁。
次句“入潭无数竹根泉”,进一步描绘了裴公亭周围的自然景观。竹根泉,既指泉水从竹根中流出,又暗含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句诗通过“入潭无数”强调了泉水的丰富与清澈,同时也为裴公亭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后两句“诗狂欲洒亭间壁,却愧文公与乐天”,则转入对裴公亭人文气息的描绘。诗人想象自己在裴公亭内挥毫泼墨,激情四溢,仿佛要将心中的情感倾泻于亭间的墙壁之上。然而,他随即意识到,自己的才情与唐代大诗人韩愈(文公)和白居易(乐天)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感到惭愧。这一转折,不仅体现了诗人谦逊的品质,也巧妙地将裴公亭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其中,赋予了裴公亭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裴公亭》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裴公亭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