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豁豁虚堂巧架成,地平相与远山平。
横岩积翠檐边出,度陇浮苍瓦上生。
春入壶觞分蜀井,风回谈笑落芜城。
谢公已去人怀想,向此还留召伯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宜人的庭院——平山堂。开篇“豁豁虚堂巧架成,地平相与远山平”两句,通过对比远近景物的水平线,展现了园中建筑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横岩积翠檐边出,度陇浮苍瓦上生"两句,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的岩石、植物和屋顶的生长状况,其中“横岩”可能是指园中布置的一种景观,而“积翠檐边出”则展示了绿意盎然的植物生长,至于“度陇浮苍瓦上生”,则描绘了一种超越常理的自然之美,即在人工建筑的屋顶上也能看到苍苔繁茂。
"春入壶觞分蜀井,风回谈笑落芜城"两句,通过对季节变化和声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庭院中享受春天美好时光的情景。其中“春入壶觞分蜀井”可能是指园中的水源在春天充沛,人们在此饮酒欢聚;而“风回谈笑落芜城”则是诗人感受到微风中带来的快乐和轻松,以及庭院外围墙上生长的野草。
最后,“谢公已去人怀想,向此还留召伯名”两句,则表达了对过去曾在此处游历的前辈——谢公和召伯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织,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对于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者的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更重要的是它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情怀。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废苑繁华未可寻,孤城西北路嵚崟。
檐边月过峰峦顶,柱下云回草树阴。
宾客日随千骑乐,管弦风入万家深。
知公白玉堂中梦,未负当时壮观心。
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湫壁如人意,澄崖相近看。
数纹过清濑,多折造微湍。
云实锼深树,清霜落夜兰。
此情更大渺,百药竟其端。
岁暮远为客,一身归计深。
尘沙日翳翳,雨雪夜阴阴。
喜色开南信,悲怀动北琴。
感时须寂寞,何独少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