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谣

桑乾道,滹沱野,羽箭材宫南送马。

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

一行五百匹,日驰百里。农夫锉草,妇子汲水。

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鞭棰在手,戟髯怒张。

刍豆供给苦不足,猎犬鞲鹰饱馀肉。

送马者去吏索钱,农夫鬻牛妇子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送马谣》是清代诗人田雯创作的一首描绘送马场景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送马过程中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现实。

首句“桑乾道,滹沱野”,以北方的地理环境为背景,勾勒出送马的广阔场景。接着,“羽箭材宫南送马”点明了送马的目的地和用途,暗示了这些马匹将被用于军事或狩猎活动。

“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马匹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它们将前往条件艰苦的地区,承受非同寻常的挑战。

“一行五百匹,日驰百里”描述了送马队伍的规模和速度,体现了送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接下来,“农夫锉草,妇子汲水”则转向对送马过程中普通百姓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为了支持国家需求而付出的辛劳。

“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描绘了送马队伍中士兵的形象,以及他们执行任务时的纪律严明。随后,“鞭棰在手,戟髯怒张”进一步刻画了士兵的威武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

“刍豆供给苦不足,猎犬鞲鹰饱馀肉”通过对比,表现了送马过程中物资的匮乏与猎犬、鹰的丰盛,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

最后,“送马者去吏索钱,农夫鬻牛妇子哭”揭示了送马过程中引发的社会问题,即官员向送马者索取钱财,导致农民不得不变卖家畜,甚至妻离子散,体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整体而言,《送马谣》不仅描绘了送马的壮观场面,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40)

田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缲车辞

朝饲蚕,暮饲蚕,桑树叶大蚕眠三。

初长如蚁今成茧,乙乙上簇黄白满,缲车咿轧风中转。

女十五,当户织。桃夭期,闻消息。

帘幕半垂双燕飞,打叠新缣作嫁衣。

形式: 古风

登采石矶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歌

太白楼上秋风寒,采石矶下波连山。

长康不作僧繇死,何人攫弄秋毫端。

力挽万牛啸两虎,袒衣跋扈青冥间。

四壁四山拔地起,直从十指生烟峦。

峨眉匡庐两对峙,西华东岱同跻攀。

巨灵夸娥日月走,坤位乾窦神鬼盘。

屋角雷雨势飞动,墙根涧壑声潺湲。

牛渚白沙如蚁垤,天光破碎沧溟宽。

蓝陈萧恽称大手,前追董巨凌荆关。

尺木老人更奇绝,身驾大海骑虬鸾。

秋来放眼忘远涉,凭陵万里开心颜。

寺径蒙蒙松杉雨,芦花漠漠鼋鼍滩。

顾盼无人相娱赏,高呼太白骑鲸还。

形式: 古风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

堁风菵露哀牢疆,山川瘴疠难禁当。

新都公子老戍客,孤臣万里堪悲伤。

当时世庙议大礼,撼门痛哭千夫强。

仗节抗疏言矫矫,干触虿尾投蛮荒。

程朱正论臣所执,今昔濮议谁斟量。

大礼未定大狱起,批鳞折槛空激昂。

逢君首事有璁萼,议论附会来丰坊。

明堂秋飨复聚讼,分宜馀毒争拍张。

呜呼先生遂不返,菁酋峒獠群相将。

木弩含沙火云热,天教老啖红槟榔。

吴粉傅面两丫髻,簪花拥伎何徜徉?

都卢倒吹泼醉墨,僰儿观者如堵墙。

羁魂漂流夜郎地,何异屈子沈沅湘。

海庄故墟碧鸡麓,猩猩白昼啼书仓。

巾杖逍遥须眉古,图画遗像生光芒。

竹桧一径夹流水,菊乾枫落寒云黄。

潮州儋耳同一辙,祠庙赑屃摩青苍。

小子夙昔慕高节,况值奉命来黔阳。

窃愿升阶更剪纸,招魂归送蚕凫乡。

高吟死去谁怜句,令我涕泗徒滂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泊舟吴门寄汪苕文Ignore

渺渺太湖水,遥遥光福山。

梅花一万树,窈窕非人间。

思与尧峰叟,扁舟数往还。

烟峦七十二,坐啸听潺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