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弹

知人昔不易,举非贵易失。

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平生守直道,遂为众所嫉。

少以文作吏,手不曾开律。

一旦法相持,荒忙意如漆。

幼子双囹圄,老夫一念室。

昆弟两三人,相次俱囚桎。

万铄当众怒,千谤无片实。

庶以白黑谗,显此泾渭质。

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

事间拾虚證,理外存枉笔。

怀痛不见伸,抱冤竟难悉。

穷囚多垢腻,愁坐饶虮虱。

三日唯一饭,两旬不再栉。

是时盛夏中,暵赫多瘵疾。

瞪目眠欲闭,暗呜气不出。

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安得吹浮云,令我见白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了解他人往昔不易,选择不当就可能轻易失去。
你为何触犯国家法规,无罪却被呵斥责罚。
一生坚守正直之道,却因此被众人嫉妒。
年轻时以文章入仕,从未涉足法律事务。
一旦面临法律制裁,慌乱如同陷入漆黑。
幼子双双被捕,老夫心中只剩忧虑。
兄弟几人相继入狱,镣铐加身。
众多指责声中,无一实情可言。
希望能借黑白分明的事实,揭示真相。
弹劾官员嚣张叫嚣,日夜都能听到鞭打声。
在案件中寻找虚假证据,法律之外仍有冤屈。
痛苦无法申诉,冤屈难以尽述。
囚犯身处污秽,愁苦中满是虱子。
三天仅有一餐,二十天不梳头。
正值酷暑,疾病频发。
睁眼欲睡却难以入眠,气息微弱。
狂风忽起,无人能敌。
怎能让风儿吹散乌云,让我重见光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遭受不公正义的困境,表达了对权力和法律的无奈与愤懑。开篇即指出“知人昔不易”,言人心难测,忠直之士往往容易失去贵人的赏识。此处反映出古代官场中的险恶与复杂。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依法办事、守正道而遭嫉恨,一旦触犯法律便陷入繁琐的司法程序中,手无策略,只能在混乱和忙碌中寻找生路。"幼子双囹圄,老夫一念室"表达了家人也因此受牵连,处境艰难。

诗中还反映出权势对法律的操纵,一些无辜之人遭受诬陷和打击,甚至亲兄弟亦被牵连入狱。"万铄当众怒,千谤无片实"意味着尽管公论与诽谤如潮水般涌来,但终究无法掩盖事实真相。

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冤屈的哀痛与不满,以及在困顿中寻求解脱的心情。"三日唯一饭,两旬不再栉"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和饥饿的煎熬。整首诗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对人性的失望,以及个人的无力感。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深刻反映古代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悲哀与抗争的杰出作品。

收录诗词(154)

沈佺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 字:云卿
  • 籍贯: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
  • 生卒年:约656 — 约715

相关古诗词

琼州

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

举首玉簪插,忽去银钉掷。

身大何时见,夭矫翔霹雳。

铜柱威丹徼,朱崖镇火陬。

形式: 古风

塞北二首(其一)

虏障天骄起,秦城地脉分。

柏坛飞五将,梅吹动三军。

锋刃奔涛色,旌旗焰火文。

朔风吹汗漫,飘砾洒轒辒。

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二庭无岁月,百战有功勋。

形影随鱼贯,音书在雁群。

归来拜天子,凯乐助南薰。

形式: 排律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鼓吹曲辞.芳树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

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