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宰湘阴

从宦舟行远,浮湘又入闽。

蒹葭无朔雁,柽栝有蛮神。

传吏閒调象,山精暗讼人。

唯须千树橘,暂救李衡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乘船做官远行,这次是从湘江进入福建。
芦苇丛中没有北归的大雁,柽柳树下似乎有蛮荒之地的神灵。
官员们在闲暇时谈论大象,山中的精灵在暗中处理人们的诉讼。
只希望有千棵橘树,能暂时解决李衡的贫困问题。

注释

从:跟随。
宦:做官。
舟:船。
行:行走。
远:远方。
浮湘:航行在湘江上。
入闽:进入福建。
蒹葭:芦苇。
朔雁:北方的大雁。
柽栝:一种植物,这里指代蛮荒之地的神灵。
蛮神:蛮荒之地的神灵。
传吏:官员或使者。
閒调:闲谈。
象:大象。
山精:山中的精灵。
暗讼人:在暗中处理诉讼的人。
李衡:古代人物,这里可能象征贫困者。
贫:贫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宦舟行远的场景。其中“浮湘又入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湘水与闽地形成了一种遥远而迷离的意象。接下来的两句“蒹葭无朔雁,柽栝有蛮神”则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传吏閒调象,山精暗讼人”两句中,“传吏”可能是指官吏之间的传递信息,而“调象”则是一种神秘的行为,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介入。整体上,这两句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关切。

最后,“唯须千树橘,暂救李衡贫”则是诗人对于朋友的期望,希望朋友能够在远方找到支持与帮助,就如同橘树一样坚韧不拔。这里的“李衡”可能是对友人的名字或字的点化,而“暂救李衡贫”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命运的关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超自然元素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于远方朋友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友人游江东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

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友人游蜀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愁。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友入关

闻君帝城去,西望一沾巾。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非才长作客,有命懒谋身。

近更婴衰疾,空思老汉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少微上人入蜀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