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六首(其三)

机轮元不挂丝头,会有金鳞上直钩。

蓦口一桡犹未彻,踏反船子有来由。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翻译

车轮原本不挂鱼线头,却意外钓得金色鱼儿上钩。
突然一划桨声未停歇,原来踏反了船板有其缘由。

注释

机轮:这里指代船只的车轮,可能象征着出乎意料的事件。
丝头:钓鱼线的前端,引申为预料之外的事物。
金鳞:金色的鱼鳞,形容珍贵或稀罕的收获。
直钩:直接挂在船钩上的鱼饵,也可能暗指意外的机遇。
蓦口:突然,猛然。
桡:船桨。
彻:停止,完毕。
踏反:踩错,误踏。
船子:船夫,也指船。
来由:原因,缘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崇岳所作的《颂古六首》中的第三首。它以机轮和金鳞为隐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出人意料的智慧意境。

"机轮元不挂丝头",这里的机轮象征着世间万物的运行机制,而“元不挂丝头”则暗示了事物运行的自在无碍,不受任何束缚或牵连。这是一种超越常规、不被世俗规则所限的境界。

"会有金鳞上直钩",金鳞比喻高洁的人才或智慧,直钩则象征正直或纯粹的心志。这句诗意味着尽管金鳞(人才)可能起初并未被世俗所接纳,但终将被慧眼识中,踏上直道。

"蓦口一桡犹未彻",蓦口一桡,形容突然的动作,桡指船桨。这句暗示了某种顿悟或转折,即使在看似平常的瞬间,也可能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踏反船子有来由",船子是佛教禅宗公案中的典故,常用来比喻修行者。踏反船子,即逆流而行,这里暗指修行者通过反向思考或逆境中的行动,找到了内在的真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真我智慧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洞察。

收录诗词(250)

释崇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二~一二○二),俗姓吴。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号:松源
  • 籍贯: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颂古六首(其二)

一口吸尽西江水,庞老不曾明自己。

烂醉如泥胆似天,巩县茶瓶三只嘴。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七)

千圣不传到今日,口上著来无等匹。

洞庭山脚太湖心,行人路上空啾唧。

形式: 偈颂 押[质]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五)

急水波心下直钩,鱼龙虾蟹一时收。

祖师活计无多子,恼乱春风卒未休。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一)

青天复青天,打失髑髅前。

看看日又过,争教人少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