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叶尚书普光明庵

长乐七闽会,山川富登临。

重城十万家,间以烟树林。

何许肆遐瞩,城西最高岑。

主人厌直归,与世相浮沈。

三宿得胜地,八还见初心。

明窗一蒲团,宴坐依横参。

面面来远色,层层列清阴。

闲翻贝叶书,静听频迦音。

万法照了处,人居两幽深。

嗟予晚闻道,况迫桑榆侵。

如何结保社,去脱头上簪。

从公刮眼膜,傥借篦千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叶尚书普光明庵的环境与氛围。诗中“长乐七闽会,山川富登临”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长乐地区的壮丽山川,引人入胜。接着,“重城十万家,间以烟树林”则进一步渲染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何许肆遐瞩,城西最高岑”点明了观赏的地点,城西的高处,视野开阔,令人流连忘返。随后,“主人厌直归,与世相浮沈”描绘了主人归隐的心态,与世俗的纷扰形成对比,凸显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三宿得胜地,八还见初心”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胜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最初美好记忆的怀念。在“明窗一蒲团,宴坐依横参”的描述中,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内心平静如水。

“面面来远色,层层列清阴”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庵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闲翻贝叶书,静听频迦音”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万法照了处,人居两幽深”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索与理解。

最后,“嗟予晚闻道,况迫桑榆侵”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悟大道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如何结保社,去脱头上簪”则暗示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追求精神世界的愿望。“从公刮眼膜,傥借篦千金”则是对朋友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清除心灵的障碍,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内心世界以及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哲学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哲理色彩。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病中偶成

衰病乃其理,移床卧南轩。

虽怀饮冰忧,赖有清赏存。

春去芳草积,罗生满庭萱。

花房向夕敛,似与吾忘言。

数蝶亦多态,差差傍丛翻。

客来同一欣,何必临芳樽。

常恐秋节至,严霜霣其根。

吾生尚悠悠,眷尔安足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再过凌氏园复用前韵

儿辈病元亮,斗筲羁曼容。

何时跨鸿鹄,食藕莲花峰。

小槛再游历,轻寒裘未重。

人家当卮黍,不愧千户封。

愿因琴高生,傥见乔与松。

从兹毁车马,永绝世味浓。

岁晚复来此,清阴期箨龙。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聚山阁为吴氏题

缘江故多峰,秀色无可拣。

何须著脚力,政欲长在眼。

诗翁筑飞阁,似恨山意懒。

纵横数州碧,收拾付酒盏。

客来何所命,濯濯千髻绾。

晴岚入肺腑,宝唾落碑版。

翁家诚可乐,人境两萧散。

炉香侣趺坐,终日对编简。

风流前辈接,细说须自挽。

居然典刑在,听者辄忘返。

会须营一壑,万事等鹏鴳。

从翁时对榻,卧看烟雨晚。

形式: 古风

偶书

长簟北窗下,抛书任纵横。

娟娟稚筱上,熠熠丛榴明。

眷此感佳节,怊然怆平生。

少年文翰场,结客俱擅名。

瑶草俟采掇,云鸿肆遐征。

如何二十载,日与忧患并。

骨肉随逝水,儿童长柴荆。

向来交臂人,接武霄汉行。

姻亲岁时会,尊酒怀抱倾。

兹余岂复愿,顾影良自惊。

飞雨夜来急,涛翻江上城。

田家梦亦好,想像秋稼成。

新春了在眼,续我斋庖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