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姬仆

我闻义仆有高永,事在河西祸汹汹。

高公一死殉封疆,仆义亦与封疆重。

为臣死忠仆死义,纲常万古同一视。

于滕复有姬公仆,节槩棱棱若符契。

姓名附见绝命辞,李子守务堪挥涕。

守务之名何独彰,庙貌且与魏竖峙。

君不记前者白莲贼,倡乱滕阳越邹峄。

妖术一呼千百群,所至空城挈家室。

贼兵未至官辄逃,纷纷不数丞尉职。

岂无黄堂别驾尊,拥幰邹城如传客。

滕阳之令甫下车,恸哭巡城城已虚。

贼从东方破门入,横来县堂索县符。

縳令不诛三日许,手执笏板身衣朱。

再拜阖门乃雉经,凄凉官舍奴子俱。

魏竖遂以滕印完,收骸甫毕先后诛。

贼党相顾多缩颈,慷慨义烈生不如。

封疆小吏分固尔,此仆此死何其愚。

食人之禄分人忧,各为其主心非殊。

高台道傍筑京观,视彼完印功无算。

缒城之日一筐免,捷书只奏都堂彦。

锦衣世爵身上卿,尽是平民膏血换。

到今留得数空城,犹胜辽阳熊李窜。

因见近来官爵多,廉耻少,功名重,忠义小。

板荡识忠臣,疾风知劲草。

高官与大禄,愿得太平保。

凌阁拟形容,福堂享寿考。

虽有青史名,岂能及舆皂。

我今一日扶起高参军、李侍郎,堂堂正气垂风霜。

要令节义高千古,身虽磔裂名犹芳。

人生百年终一死,安能腼颜苟活坐取侯与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宗周创作,名为《咏姬仆》,是对明朝时期两位忠仆高永和姬公仆的颂扬。诗中通过描述这两位仆人的英勇行为,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崇高敬意。

诗的开头提到高永在河西地区的动荡局势中牺牲,他的仆人姬公也为了维护封疆而献出了生命。接着,诗人赞扬了忠臣死忠、仆人死义的精神,指出这种忠诚与正义是万古不变的。诗中还提到了滕地的另一位官员姬公,他的节操坚定,与高永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中详细描绘了姬公面对叛乱时的英勇行为,他坚守岗位直至最后一刻,最终选择自尽以示忠诚。这一壮举使得滕地的庙貌得以与魏竖并立,成为后人纪念的对象。诗人还提到了叛乱者白莲贼的暴行,以及官员们的逃避,以此反衬出姬公的高尚品质。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感慨于当前社会中廉洁与耻辱观念的缺失,功名与忠义之间的轻重颠倒。他呼吁官员们应追求真正的忠诚与正义,希望他们的精神能够流传千古,即使身死名犹芳。诗人以高参军和李侍郎为例,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这些品质的渴望和崇敬。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于忠诚、正义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提出了批评。

收录诗词(111)

刘宗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兴(其一)

几阵寒鸦待腊残,石尤风健旅行艰。

人随雪色看秦望,马带松声度楚关。

梅柳欲舒春信早,烟岚如醉碧峰环。

便当乘兴穿云去,不问南山与北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归兴(其二)

无端归兴拟陶潜,计日清华俸亦廉。

未卜山妻堪并食,先教稚子解抽簪。

三年似爽还山约,一事真成避世嫌。

今古乾坤何处了,旧时风月寄缃缣。

形式: 七言律诗

官梅

梅蕊参差放,晴光转陆离。

江春随浪点,山翠带星移。

乍慰乡心近,频留客梦悲。

陇头人已断,好寄一枝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初访云门

五云深处指瑶京,六寺名存半有僧。

松顶待栖孤鹤稳,溪流时照野花明。

空题御笔高秦望,谁问桃源到武陵。

灯影长明风雨夜,独令终古證无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