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峰寺本唐淤河寺傍有贞观刻心经后殿卧佛一躯甚伟

幻身何处现,此地借清凉。

大梦成蕉鹿,千秋阅海桑。

碑犹贞观列,河已拔提荒。

欲问迷津者,何如选佛场。

息心驱害马,失路有亡羊。

达者应齐契,宁论滞异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鹫峰寺》描绘了一幅禅意深远的画面。首句“幻身何处现”暗示了佛教中的虚幻与现实之间的转换,强调了人生如梦的哲理。"此地借清凉"则表达了对寺庙清幽环境的向往,寻求心灵的宁静。

接下来的诗句“大梦成蕉鹿,千秋阅海桑”运用了比喻,将人生比作大梦,暗示世事如过眼云烟,而时间如海桑般沧桑巨变。“碑犹贞观列”提及了历史遗迹,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石碑依然矗立,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河已拔提荒”描绘了自然的变化,河流改道,荒芜之地也随之变迁,暗喻世事无常。“欲问迷津者,何如选佛场”则是对迷失中的人们的劝诫,建议他们选择修行之地以求解脱。

“息心驱害马,失路有亡羊”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和对于去除烦恼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中保持清醒,不迷失方向。“达者应齐契,宁论滞异方”鼓励人们看破生死,超越地域限制,达到通达的境地,不分彼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历史与修行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紫芝堂十六韵为太仆何石川公作

迈种徵名世,灵芝茁卧园。

稍披珠网出,渐觉紫烟屯。

斐亹明如月,□□□□□。

瑶光分秀气,仙露灌灵根。

芬馥连三径,琳琅萃一门。

挥金归日乐,数马古风存。

故里常怀绂,茅檐或负暄。

户庭图海岳,舟楫载琴尊。

稍證玄中秘,还从河上言。

目能窥竹简,身自却蒲轮。

国以人为瑞,家因义作藩。

奇龄开九帙,娱老弄诸孙。

草木文章贲,经纶雨露繁。

授书时已晚,同闬道弥敦。

蒲柳怜衰质,樗材滥曲辕。

长歌随羽翼,难忘汉宫恩。

形式: 排律

李季常汪公干移居北园和季常

匡济知无术,年来学闭关。

清时难再得,白发任相拚。

龙卧无高辙,鸡栖止半间。

未论今日是,谁喜一生閒。

北户凉初入,南营静可扳。

圜中脩净业,城里见青山。

但取襟期在,宁知步履艰。

应门期独鹤,策杖代双鬟。

酒自赊来得,书从借不还。

栖迟惭下榻,谈笑得开颜。

更喜新诗就,烦君细细删。

形式: 排律

象教精舍

三昧神僧火,烧残有坏身。

浮生同瞥电,世界一微尘。

幻作元非有,归空亦未真。

益豪谁见相,减胛为留神。

震旦符初志,匡庐感宿因。

缄縢传大令,膜拜走王人。

鸠杖升莲座,田衣称氎巾。

一时多妙说,舍筏怅迷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同陈公载登海印寺瑞光阁

燕京楼榭倚东风,春日凭高感慨同。

碧海水多连大内,紫台山半枕离宫。

平芜缥缈沿江尽,远树依微入望空。

乡国更伤千里目,夕阳何处送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