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苏七太守通判晏鲁望远寄倡和之什辄伸记美

桐君圃外州,树石最清幽。

水截三吴秀,山当百粤秋。

岩坰无俗土,宅舍有高楼。

画隼真才望,题舆雅唱酬。

滩声环醉枕,鹭影入茶瓯。

蚤晚陪清躅,梯云奉俊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在桐君园的郊外,环境极其清静幽深。
这里的山水汇聚了三吴的秀美,又迎接了百粤的秋意。
岩穴乡野没有世俗之气,高大的住宅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画隼(一种猛禽)确实有非凡才能和威望,诗文题写在这里,如同优雅的歌唱回应。
滩边的流水声环绕着醉人的枕席,白鹭的影子倒映在茶杯中。
清晨傍晚,我常陪伴在此,登高望远,享受这清雅的游历。

注释

桐君圃:指桐君山下的园林。
州: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岩坰:山野之地。
俗土:世俗之人。
高楼:高大的房屋。
画隼:描绘的猛禽,象征人才。
题舆:题写诗文于车轼或墙壁,表示赞美。
醉枕:醉人的枕席。
鹭影:白鹭的影子。
梯云:攀登云霄,形容登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幽的山水景色,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和深远的志向。

首句“桐君圃外州,树石最清幽”中,“桐君圃”可能是指一处以古柏闻名的地方,“外州”则表明这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地区。这里的景色被描绘得格外清幽,让人感觉到一种超然世俗的宁静。

接下来的“水截三吴秀,山当百粤秋”则是对水和山的描写。“水截三吴秀”可能是在说水流穿过著名的三吴地区,展现出水的清澈与秀丽;而“山当百粤秋”中,“百粤”可能指的是广阔的地域,这里的山峦在秋天尤为壮观。

再往下,“岩坨无俗土,宅舍有高楼”则是在说岩石间没有凡尘的杂质,只有清幽的住宅和高耸入云的楼阁。这表明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画隼真才望,题舆雅唱酬”中,“画隼”可能是指用竹帘遮掩窗户,“真才”则指有真才华的人。这里是在说这种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有所发现和创作,而“题舆雅唱酬”则是在描绘一种文人的雅集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高雅文化生活的追求。

最后,“滩声环醉枕,鹭影入茶瓯。蚤晚陪清躅,梯云奉俊游”则是对夜晚和静谧时光的描写。“滩声”指的是溪流潺潺的声音,这里说它环绕着枕边,让人如醉;“鹭影入茶瓯”则是在说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投射在茶杯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早晨场景。接着,“蚤晚陪清躅”是在描绘夜深人静时的安谧,而“梯云奉俊游”则是在说攀登到云端去追寻俊伟之士的壮举。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高雅文化和深邃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99)

张伯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桐庐官满先寄杭州资政侍郎

海角千家郡,天南一水涯。

倦游惭梗泛,多滞喜瓜时。

弱羽诚难振,危根只自持。

几门尝际遇,百步亦参差。

万壑喷霆雾,千峰出险巇。

牢愁客星见,孤节涧松知。

贺厦宁无托,披云幸有期。

鲁堂金石地,商欲再言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乌龙寺祈雨回马上口占

官曹苦羁束,祈灵得幽便。

夹路松披纷,蹑石烟分练。

迎轩玉泉响,鸣驺沙鸟散。

晓日破霜阴,前峰蔼葱茜。

逶迤步高阁,窈窕出云汉。

坐来清思生,语馀疏磬缓。

方将尘滓涤,还忧簿书乱。

偃旆拂归鞯,回首青猿断。

形式: 古风

王敦城

晋氏开霸图,潜飞入坚壁。

梦日有馀祥,留鞭无旧迹。

虽矜钱凤计,终堕太真策。

不作忠良臣,高城有何益。

形式: 古风

出七里泷口望桐庐县

泷口波自平,沧洲分两溪。

辛勤下百粤,乍出天一涯。

近入桐庐市,潮水滥中泜。

不闻湍濑声,沙鸟浩然飞。

物我两俱适,吾亦浩然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