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一○)

九日已无黄栗糕,十日依然有黄菊。

何须九日记重阳,黄花开时意自足。

东篱若谓见南山,鹞子已过新罗国。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首句“九日已无黄栗糕,十日依然有黄菊”点明时间,通过对比九月九日(重阳节)与十日的景象,强调了菊花在深秋时节的顽强生命力。菊花虽未因重阳节的过去而凋零,反而在深秋中绽放,展现出一种独立于节日之外的自然之美。

接着,“何须九日记重阳,黄花开时意自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他指出,庆祝重阳节固然有其意义,但真正的喜悦和满足来自于对自然之美的直接体验和欣赏。当黄花开时,人们自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无需刻意寻找特定的节日来感受这种美好。

最后一句“东篱若谓见南山,鹞子已过新罗国”则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东篱通常与陶渊明的《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相联系,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南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更高的精神追求或理想境界。然而,诗人通过“鹞子已过新罗国”的比喻,暗示了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智慧。

收录诗词(247)

释广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一一)

日南长至,吉无不利。冻破泥团,花开碓嘴。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一二)

祖师意,百草头。衲僧眼,拄杖头。

得路塞路,看楼打楼,须知众穴一毫收。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一三)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如说而行,如行而说。

只如行说不到时如何,潇洒溪山,一天风月。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一四)

唱新丰曲,风清古格。

声前转调入无生,恰应云门腊月拍。

无影树下,古渡头边。

要知东谷末后句子,须待洞水逆流。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