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女诗人方维仪所作,《暮春得张夫人书》。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暮春时节,收到远方友人的书信时的复杂心情与思绪。
首联“长干尘起更愁予,避乱荒居数载馀”,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身处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远离家乡,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尘土飞扬,不仅映衬出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不安。
颔联“乡梦正劳新战地,春风吹到故人书”,紧承上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战火纷飞的新战场,诗人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故乡,而此时,一封来自故人的书信,如同春风般温暖,带来了久违的慰藉与希望。
颈联“庭梧寂寞清琴冷,江柳迢遥白发疏”,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庭院中的梧桐树显得孤独寂寞,清冷的琴声似乎也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忧伤。远处的江边柳树,随风摇曳,白发稀疏,仿佛预示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
尾联“惟冀凤箫来白下,旧家同里候檀车”,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憧憬。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带着祥瑞之气,从遥远的地方归来,与旧日的亲朋好友相聚,共同迎接未来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