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有美堂,答周开祖湖上见寄

杜牧端来觅紫云,狂言惊倒石榴裙。

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新诗过与佳人唱,从此应难减一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杜牧端着酒来找寻紫色的云彩,他的豪言壮语让女子们惊讶得连石榴裙都为之倾倒。
谁能料到,他像一个野外的游客手持青竹杖,独自躺在山寺僧人的白竹席上沉思。
他暂且在东皋陪伴诗人王绩,无暇去南越凭吊英勇的终军。
新创作的诗歌,他愿意与美人一起吟唱,从此恐怕再难减少一分诗情画意。

注释

杜牧:唐代诗人杜牧。
觅:寻找。
紫云:比喻美酒或诗意。
狂言:豪放的话语。
石榴裙:古代女子的服装,此处借指女子。
岂知:谁料。
野客:野外的游子。
青筇杖:青竹手杖,古人常用。
独卧:独自躺下。
白簟纹:白竹席上的纹理。
东皋:古代地名,泛指田野。
王绩:唐代诗人。
吊:凭吊,追忆。
终军:汉代将领,以少年有为著称。
佳人:美女,此处指知己。
减一分:减少一分诗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会饮有美堂,答周开祖湖上见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杜牧端来觅紫云”以唐代诗人杜牧之名起兴,意指寻找高洁的理想或精神寄托。"狂言惊倒石榴裙"则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叹,如同石榴花瓣被狂风吹落,但仍散发出无尽的芬芳。

接下来的“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野客"指的是游历四方的人,"青筇杖"是用竹制成的手杖,而"独卧山僧白簟纹"则描绘了一位孤独的和尚在山中静坐,其衣衫上有着白色的线缕。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这两句是诗人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赞美。"东皋"指的是地名,而"王绩"可能是指唐代文学家王绩。"南越"则是一带地域名称,而"吊终军"则是指古时的一种祭奠亡者的仪式。

最后两句“新诗过与佳人唱,从此应难减一分”表达了诗人创作的自信和对美好事物不变的追求。这里的"新诗"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刚写就的作品,而"佳人"则通常用来形容有才华或善解人意之人。整句强调了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这种艺术享受一旦达到了高峰,就难以再有所减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历史人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向往隐逸以及对美好事物不变的艺术追求。苏轼在此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个人情怀与大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美好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文学画卷。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吴少卿绝句

欲伴骚人赋百篇,归心要及菊花前。

明朝知覆谁家瓿,犹有桓谭道必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沈氏天隐楼

楼上新诗二百篇,三吴处士最应贤。

非夷非惠真天隐,忘世忘身恐地仙。

散尽黄金犹好客,归来碧瓦自生烟。

灵犀美璞无人识,蔚蔚空惊草木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人登海表亭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

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

回首毬场尤醒眼,一番风送鉴重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

松柏萧萧满故丘,知君怀抱尚悲秋。

算来九九无多日,唱著三三忆旧游。

皓月徘徊应许共,清诗妙绝不容酬。

梅花社燕难相并,莫为吴娘暗泪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